今年是我从事保险行业的第7个年头,有些话想唠唠。
想起从平安保险的离职,虽是不舍但依然选择离开。后来在大童、明亚、永达理,以及泛华、黎明等保险经纪公司之间考察抉择。最终,我选择明亚作为自己理想的孵化平台……
短短5年时间,我完成了从保险代理人到经纪人身份的转变,完成了从团队“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角色升级,从1个人孤军前进到140多人报团取暖。
前行路上,一直坚持“年金保险+理赔维权”这个未来大方向,完成了我的第一个5年计划,继续下一个5年的成长路径!
回首来时路,我依然非常感恩平安保险的引荐人带我入行,给我非常优秀的培训,助力我看见保险的价值所在。
至于最终选择离开,更多的是个人选择。保险行业的生态圈非常多元,只有尝试走出去,多看看其它的发展模式,才能为自己的未来赋予更多可能性。
从平安保险离开后,我并没有匆忙入职,而是选择花半年多的时间,放下自己过往的认知,以一个新人的姿态,重新认识保险行业,并在大童、明亚、永达理等保险经纪公司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
之所以选择保险经纪公司而非平安、国寿、友邦等保险代理公司,
一是在先前的工作经历中,我察觉单靠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是难以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而保险经纪公司的产品相对更加多元化,我就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组合搭配,更加适配客户的实际需求。
二是我想建立自己的品牌,一方面致力于精准的“家庭资产配置”,这非常有利于我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我要树立自己的“独一无二”性,我想在行业有个无人能取代的能力。这个“独一无二”我的计划是往保险理赔的道路上前行,通过帮助那些被保险公司拒赔的人去把钱要回来。
这样,“年金保险”+“理赔维权”的大方向就定了。
而保险经纪人相较于保险代理人,在法律层面上多了一个可以协助理赔的角色,从单独的保险公司抽离出来,从客户视角去看市面上的保司,我就更能够帮助客户维护正当权益,这个立场恰是我所需要的。
在保险经纪公司中,虽然泛华、黎明也各有优势特色,但我还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行业当前最有实力的三家公司上:大童、明亚、永达理。
我知道每一家公司从开始的小公司到逐渐壮大,会经历很多困难,甚至九死一生,所以从公司选择上,我会看那些经历过更长时间历史还依然茁壮的公司。
最初的入行,我选择中国平安保险,因为它是众多保险公司里排名比较靠前的,重新选择跑道的时候,我依然钟情于头部的保险经纪公司。
关于大童、明亚、永达理这3家公司的特色,网络上的评论很多,很多都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我并没有全信,而是选择亲身体验。
这3家保险经纪公司我都去,先不入职,而是跟着上新人班和开早会,基本每家我都持续考察,深入内部了解公司文化和业务员状态。
1、大童保险经纪
我第一个去的是大童保险经纪,给我的初印象很不错,公司的年轻人居多,氛围也挺轻松,办公场所装修也不错。
大童保险经纪公司定位于“科技赋能”,要做保险从业者的最佳服务平台,不仅产品库很丰富,还有DOSM、快保、保单托管、好赔等优秀工具和服务做背书,公司打造的“科技”真的很炫也很吸引人。
在我看来,大童就像一个哆啦A梦,给到经纪人很多的黑科技和惊喜,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相对于明亚和永达理,2016年的大童给到的支持确实难出其右。(当下明亚和永达理的保单托管等科技也发展的很不错了)
综合考虑,大童是很吸引我的,但我没有马上入职。
一方面是我为人比较谨慎,毕竟这是关乎我今后几十年的职业平台,我不想草率决定,还有另外2家公司等待考察;
另一方面,我还想做专业的“家庭资产配置”,同时树立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价值感,我需要往理赔方向更深入地走。
虽然大童保险经纪也有“好赔”服务,但更多的是处理正常理赔时,协助客户整理资料递交理赔,这跟我想要的协助被拒赔的客户索赔差别太大,我看到的“整理资料递交理赔”是幼儿园级别,那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的,而我想要的是硕士博士级别,别人都做不了的事情我能做,才会有“非我不可”的价值感。
这个“好赔”离我的要求有点差距。
我知道,选择大童保险经纪,毫无疑问一开始我可以做的很轻松,但我不能仅仅考虑眼前,我看的是3年,5年,10年,甚至20年后。
我考虑的是,大童的科技的领先能维持多久?这个能力是否可以被其他平台复制?当未来其他公司也突破技术门槛的时候,单纯依托这些工具优势的保险经纪人,是否还能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不言而喻:技术可以复制,未来最核心竞争力一定聚焦在人身上。
所以,带着这些思考,与对未来的规划,我继续考察下一家公司。
2、明亚保险经纪
我第二个去的地方是明亚保险经纪,当时在深圳罗湖。我的第一印象是公司比较低调,装修也很朴素,公司整个氛围有点像自习室,工位的桌上堆满了很多的资料。
我看网络评论都说,明亚是保险行业的“学习委员”,里面都是一群学霸,喜欢研究条款,以及各种保险知识。我在这里上了全部的新人班以及新人班后的2个月的早会,发现确实所言非虚。
随随便便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师,讲起课来,那专业度简直绝了。什么病到什么程度赔,以及不同保险公司对同一个疾病的条款有什么不同。还有一个老师经常跟我们讲他做的团财险的理赔经历,还有原本拒赔的案子怎么经他手翻转的。
这些理赔经历让我羡慕,也确实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也许留在这里就能圆我的理赔梦。但我还没有下定决心,因为我还有顾虑。
我顾虑是当时的明亚培训专业度很高,但培训内容比较繁杂,并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如果是新人小白入行,很可能被淹死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并不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我既有专业基础,也有培训新人的经历。但我将来是要做团队的,必然会有小白新人,对于他们的培育,我需要自己去总结和搭建自己团队的培训体系,这对我来说会是一个挑战。
在我看来,明亚就像八仙过海,给了大家足够的资源和空间,让大家能各显神通。但自己成仙不难,想要把人人都普渡成佛却是不容易。
又转念一想,在加入保险行业之前我有四五年的销售经验,通过这几年“007”的拼搏,我的技能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后面被擢升为培训部的总监,曾经培养过无数的小白销售,那当下明亚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是不是反而是我的优势,有可能“脱颖而出”呢?
所以,带着这个问号,我继续考察下一家公司。
3、永达理保险经纪
永达理是我考察的第三家公司,业内号称“MDRT的复制工厂”,听说每4个人就有1个MDRT。我带着对这个名号的膜拜来到了永达理职场。来到之后深入了解才知道:这里的MDRT分两种,一种是符合国内统一标准的,有些是没达标,按内部折算达标的。这句4个人里面1个MDRT,有些水分。
不过,永达理的培训确实有其特色,公司有基本版话术,以及很多财经讲座,在销售能力领域训练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
相较于前两家公司,永达理的定位有些特别,签约的公司较少,只有6家保险公司。当面临的保司不够多的时候,往往销售就有一定的导向性。永达理主要做退休养老市场,而保障类的产品的销售则显得弱化许多。
虽然我以及我的团队,一直以来在退休养老类的“年金险”市场做得不错,但我始终认为,保险经纪人应该永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什么就配置什么,不论是选择保障类产品还是理财类产品。如果公司层面的导向性过强,很容易影响配置的客观性。
所以,在永达理学习了1个月后,我始终无法融入这家公司的观念,于是决定从前两家中选择我最终的落脚处。
说工作不提钱在我心里是“耍流氓”,因为一份好的工作,不能只讲情怀,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要养家糊口,收入一定是衡量一份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所以过程中我还是仔细研究了这三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基本法”。
保险行业的“基本法”其实就是利益分成。因为一个保单的签署,能赚多少钱基本是一定的,而赚得钱该怎么分?到底是给基层业务员多点?还是给管理层或者公司上层领导更多一点?这就像切蛋糕,利益是恒定的,这里多分点,那里就会少一些。
我拿着各家的基本法一点点来算,对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来说,签一个一模一样的保单,在哪里拿的钱最多?
永达理偏向把更多的钱分给最高层的部门经理;大童的网络产品不算业绩只发佣金,业务员拿到的收入属于中等;而在明亚的基层业务员是拿到的钱最多的。我崇尚“多劳多得”,鄙视“躺赚”,在我看来,最应该多拿钱的应该是那些基层每天见客户的业务员们。这时候我心里的偏向更明显。
不仅对于我自己,如果我以后做团队,每个员工签同样的单,拿到更多的钱是不是稳定性更强一些,更不容易流失呢?与其为了拿更高的“推荐奖”持续不断的招募新人,是不是可以让业务员拿的更多点,也能更用心地服务?
选择大童还是明亚?这对我来说并不是取舍优缺点,而是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成长路径。
大童保险经纪的科技很诱人,而明亚对于“人文”的重视又让我看到很多希望。
尤其是看到明亚王鹏总的一段话:
“经纪人首先要建立开放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而非沦为人云亦云的工具,更应使专业成为利客、惠民的武器,而非替机构和自身牟利的手段。一切的核心皆在于“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又是综合而多元的。
明亚经纪人未来的画像应是:遵循客户导向,致力长期经营,注重职业风范,具备专业素养,掌握先进工具,持续学习进步的一群人!
我们倡导:比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修养的提升;比财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
反复考虑,我最终放弃大童,因为我知道,即使选择了最便利的“科技赋能”的大童,如果我想要在这个行业一直保持领先,最终我还是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与其这样,不如最初的时候把握当下最宝贵的时间,以“人”为特色,打造自己“年金保险”+“理赔维权”的独立品牌。
以“人”为核心竞争力的明亚保险经纪,在我心里确定了,“年金保险”+“理赔维权”的大方向,也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开始势如破竹。
就这样,在大童、明亚和永达理之间,我最终选择了明亚保险经纪,一条更难走的路,却也一定是更加适合我自己的路。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论是大童、明亚还是永达理,或者是泛华、黎明,其实都是业内很优秀的保险经纪公司,我没有选择它们并代表它们不好,毕竟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它们,这说明它们各自都有亮点特色。
而我之所以选择明亚,也并不是说它有多好,而是我认为它的文化形态更适合我未来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正如我之前所说,保险行业的生态圈非常多元,也有很多的发展模式,并且每个人的展业特点都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尊重彼此,也赞赏彼此的差异,更期待大家能求同存异,分别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奔赴保险行业,在新的美好的未来再次相遇。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