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以某昆虫为名的公司在即将上市之际被叫停,引爆了社会对其主打的消费贷款业务的深扒,这种现象也是这几年中极为罕见的。在各类文章中,争论的核心就是其主打的消费贷款业务是否符合“普惠金融”的原则,还是属于挂羊头卖狗肉呢?
在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普惠金融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能够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在《发展规划》中所提及的普惠金融,包括多种金融服务,除了以各类银行外,还包括各类小贷公司、典当行,以及多种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机构等,强调的是服务群体,有社会责任也有商业行为,但是其前提必须是商业行为必须有助于持续性发展。
消费贷款,只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以消费者信用为基础,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从两个概念中就可以看到,普惠金融是包括消费贷款的,但是消费贷款绝不是普惠金融的全部体现。把消费贷款包装成“普惠金融”,无非是为各类消费贷款业务披上一件道德高尚的外衣,甚至有些违法贷款业务,诸如“714高炮贷”等,也会贴上“普惠金融”的标签摇身一变为合法信贷业务。
从市场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虽然“普惠金融”这个概念看上去很美,它的宗旨也是让社会健康发展,但是在社会中已经变了味,众多的网络贷款、小额贷款都为自己冠上了“普惠金融”的旗号,似乎“普惠金融=消费贷款”,而结果却是造成了很多人过度使用消费贷款,但是消费贷款到底该不该划为“普惠金融”呢?
这些年,中国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已经逐渐被年轻一代人所打破。来自西方的消费观念认为,消费贷款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只能建立在提高收入的基础之上,如果是持续依靠消费贷款来支撑个人的消费欲望,最终都会导致经济上的崩溃。关于欠网贷、小贷而走向人生绝路的消息不绝于耳,而且多数都是正处于花样年华时代的80、90后,有些在校大学生就已经被多种消费贷款所绑架而不堪重负。

消费贷款尽管有一定的刺激消费的作用,但个人消费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力一定是收入增长。接触到大量的信用卡用户,尤其看重信用卡授信额度的现象就是将授信额度当做了“资产”,而不懂这其实是一种“负债”。将刺激消费和消费贷款捆绑起来,从而过度使用消费贷款,如果这种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后,无论是对金融机构还是个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债务危机,当前仅信用卡逾期180天以上的未偿还信贷总额就已经接近1000亿元。
消费贷款的作用是在时间上提前配置未来的收入。在生产领域,可以提前进行扩大再生产,由于这样的提前,不仅可以比逐步积累的方式更快地实现扩大再生产,并且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然而在消费领域,只是将积累折现,实现提前消费。如果说消费贷款具有普惠金融的意义的话,实际上早在1856年的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就面向众多的家庭主妇,推出了“分期付款”计划来促进胜家缝纫机的市场销售,一方面产品满足他们在家庭接受缝补订单中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缓解了他们一次性支付缝纫机费用的经济压力。应该说这样的消费贷款有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然而,今天消费贷款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超前消费”的代名词,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普惠金融时代就是自己有超出自己经济范畴的资金需求,就应该获得贷款资金,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有了资金需求,不等于就是合理的、合适的需求。在接触到的一些陷入债务泥沼的用户调查中,发现其中没有几个人是因为较为正当的需要来使用信贷资金的,其中主要是用于网络赌博、不良投资、盲目创业等,从而让自己陷入债务危机,最多的高达70多万元。
因为赌博造成债务危机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至于那些投资,多用于了屁吐屁和理财项目,一旦这些平台爆雷,就会造成投资失败,还有些人不考虑自身能力,盲目使用贷款资金投入期货交易造成严重损失。笔者在进入信用卡行业前,就曾经在期货领域工作了八年之久,期货投资最忌讳的就是使用贷款进行投资。
至于使用消费贷款盲目消费的现象就更比比皆是了,为了体验一些新兴科技产品,有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采用适度的消费贷款,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旦把握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将信用额度当作自己的“资产”使用的话,就很容易沉迷其中会越陷越深。在所看到的几起因过度使用消费贷款而造成的自杀案件中,过度消费现象非常明显。因此,依靠消费贷款来维持日常消费的生活模式是难以长久的。
从这些现象来看,消费贷款并非是“普惠金融”,对于大部分缺乏消费控制力、没有投资风险意识,甚至沉溺于赌博的人来说并不适用,如果只是想着依靠贷款来实现自己的“发财梦”,这种梦终难圆。即便有人的确在生活中遇到临时困难需要资金周转,在整个消费贷款中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而这样的消费贷款业务,恰恰又不应该大力鼓励和发展。一位逾期了十多张信用卡和多家网贷的用户,跟我谈论关于债务催收需要考虑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话题,难道不是将这些债务按期归还后,社会发展就一定更加和谐吗?这些人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到何种程度了。
有人拿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相提并论,也的确有些人因过度使用信用卡陷入了“卡奴”境地,但是信用卡还是与消费信贷有着本质区别。首先,信用卡在不使用的前提下,基本上不用支付费用(或刷次数免年费),一旦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还能提供应急资金;其次,信用卡虽然有消费信贷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并不是必须使用的。如果使用了信用卡消费,并在免息还款期内全额还款,就能享受信用卡的“免息还款”功能;第三,信用卡都会附加了多种权益,包括消费优惠、积分换礼等;第四,如果遇到资金紧张不能全额偿还,既可以使用分期付款,还能使用最低还款功能等方式,以缓解资金压力;第五,信用卡发卡银行受到央行及监管部门严格监管,一旦出现诸如催收服务违规现象,都会遭遇严厉的监管。因此,信用卡与其它消费贷款相比,并不具有使用上的强制性,消费贷款的资金一旦到手无论使用与否,都将开始计算利息,而且很难受到监管。
这次以昆虫为名企业上市步伐遭到叫停,也引发了社会对普惠金融与消费信贷之间差别的讨论与反思。普惠金融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在很多消费贷款的企业口中,孟加拉国的尤努斯与格莱珉银行模式被奉为“圣经”,似乎不提一句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就显不出自己从事“普惠金融”的形象。但是相比于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这些消费贷款企业与普惠金融的宗旨还是相差甚远,无论如何,消费贷款业务不是“普惠金融”的代名词,与其花费更多精力去讨论消费信贷业务到底是不是普惠金融,不如先建立起自己健康的消费观。
客观来说,无论是消费贷款,还是信用卡,本身只是金融业务没有对错之分,而很多人之所以因此陷入到债务的泥沼中,恰恰是因为自己错误的价值观、消费观使然,然而这些人却不自知。牢牢记住一个原则:如果没有赚钱的金刚钻,还是不要去揽欠钱的瓷器活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