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绿电多一些,有些心得,爱知君来和大家浅谈一下绿电上市运营商估值的方法。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绿电运营商。绿电运营商就是以“风光水核”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发电企业,另外,抽水蓄能我也把它归类到里面,因为抽水蓄能不等同于水利发电,主要是调峰来用,未来也将是绿色能源网中重要的一级。
目前绿电运营商按照公司属性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一类是民营。国有又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国企运营商一般以风光为主,水核资产也有不少,其中风光装机增速较快,水核增速较慢。而民企因为资金受限,主要持有点光伏电站,也有像嘉泽新能这样的民企持有的是风电,但由于资产较重,经常会倒手卖一卖,比如明阳三季度把光伏电站卖了一部分回流现金。
此外还有一个分类维度,很多人其实忽略了,就是可以把新能源运营商分为”纯”的和”不纯”的,即纯绿电运营商和转型过程中的绿电运营商。纯的绿电运营商如三峡能源,龙源电力等,不纯的主要是一些以火电为主的转型阶段的电力运营商。
实话说,这些绿电运营企业有点像新型房地产公司,相当于房地产开发商+自持物业收租的二代房地产商模式。开发阶段跟拿地盖房一样,也是先去各路监管拿地拿批文,然后向设备商采购风机,光伏设备等,安装调试后开始自持运营卖电,商业模式十分清晰。本质上绿电企业跟房地产企业一样,玩的是金融杠杆。但它更牛逼的地方是,作为一个基石能源企业,在电气化的时代里,这种企业就像一个印钞机,不愁收不回现金,而且玩的是永续现金流的大生意,只要有利差,就能永远玩下去。
言归正转,再说说估值吧。根据最近的研究和与其他一些基金经理交流,发现一个很容易的估值方法,一般投资者很容易掌握。就是根据装机量毛估估的算出来,其清晰程度,确定程度比周期股算储量,算运价,供需平衡表,边际变化要容易的多,都不用计算器,只要会乘法就行。大概是这样的:目前风电和光伏每GW装机利润平均大约3-4个亿,如果打20倍PE,约贡献60-80亿市值。如果海风占比较高,甚至每GW可以给到100亿以上的估值。这些不结论爱知君不是瞎说的,因为最近也梳理了一遍绿电运营商的市值和装机情况,是大差不差的。比如风电装机高的节能风电,浙江新能等,目前1GW装机对应的市值就差不多在100亿。有的比较火的票,比如三峡,中闽能源,由于风电中海风占比高,1GW装机甚至估值高于100亿元市值,也可以说是把在建的装机量都Price in了。
另外再说一下水电核电和抽水蓄能。从长江电力看,装机不到46GW,市值4600亿左右,差不多也是1GW对应100亿市值,20倍PE。而核电资产只能打个对折,从中核和广核看,1个GW对应50GW左右。抽水蓄能可参考的比较少,但最近南方电网把抽水储能装到文山电力中,从报表可以看出,1GW抽出储能一年1亿利润左右,给30倍PE,可以达到30亿市值。因此未来看绿电运营的报表其实只要看看不同绿电的装机量就能算出来。
比较难算的是转型类的绿电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从火电转型过来,之前市场普遍把这些火电作为负资产看待,但随着新能源间歇性的特点显现和调峰的需要,这些火电资产也得到了相应重估,当然前一阵煤炭涨价,这些火电资产亏了不少,报表上很不好看,估计火电的大规模重估还要等到煤炭价格稳定,业绩靓丽起来之后了。
此外最近国家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向新能源相关企业定向降准,小伙伴如果理解上面所说的,这些新能源运营商就是一个玩金融杠杆的行业,那么就知道降低金融成本一定是利好的,尤其是对于LPR定价上浮的民营企业,比如晶科科技,协鑫能科,林洋能源等。而对本来利润比较低的国企,边际上改善有限,就没有传说中的辣么利好了。
无论如何这次国家就是要通过给新能源企业加杠杆,比如定向降准,提高负债率容忍度等撒钱,永久性的扩张其资产负债表,完成整个社会的新能源转型,如果上一轮经济刺激的手段是地方融资平台,是房地产,是老基建,那么这次扩张的渠道就是新能源企业或正在进行新能源转型的企业,抓手就是整个新能源产业链。
用调研中一位国企领导的话说,这次是我们最后的转型机会了。
化石能源时代逐渐落幕,技术发展的引擎,经济发展的引擎,社会发展的引擎已经逐步换上了绿色的发动机。新能源运营商就是这台发动机的基石能源,是这个时代绿色的心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