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网
牧野网

(信托公司是干什么的?)信托公司的发展历史

admin 2 0

上海市光复路21号,是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所在地。《金融时报》记者在这里看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争相与这座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建筑合影留念,斑驳的墙体上隐约可见“信托”二字。

“这里因‘八百壮士’英勇抗战的壮举而闻名。谁能想到,四行仓库原是交通银行与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与盐业银行)信托部沪分部仓库。”给《金融时报》记者讲述这段历史的是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总裁张荣芳,他在上海金融界工作30余年。“上海是中国现代信托业的发端地,但信托业真正迎来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在上海发行成立。而当前,信托业正处在转型发展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在位于浦东陆家嘴附近的办公室里,张荣芳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从曾经规模仅次于银行的金融第二子行业,到现在被保险、券商等其他行业赶超,“减速提质”是信托行业当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摆脱行业“发展——整顿”的困境,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实不易。

一个仓库

回顾从何而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我国现代信托业的发端以银行兼办信托业务的形式出现。1919年12月,早先设立于上海市河南路426号的聚兴诚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信托部;四行仓库,一个银行堆放客户抵押品和货物的仓库,在经历炮火的洗礼后,承载着历史并成为历史;而信托行业在党和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怀下,不断演变。

1979年10月,由荣毅仁先生建议,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示,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第一家信托机构即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开启了新中国信托业的新时代;1979年12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决定设立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

“现在的中信信托和上海信托就是由此而来。1980年至1982年底,信托投资机构迅速扩大至620多家;从1982年起,我国信托业经历了7次整顿。”张荣芳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望我国信托业走过的曲折而艰辛的道路,有太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思考。”

“随着资管新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在趋于统一的监管尺度下,信托公司必须在现有法规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找准自己的定位与优势,回归受托人定位,才能打破行业发展反复整顿的循环。”一位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说。

一条隧道

经历多次整顿后,在被称为信托“立春”之年的2002年,国内信托业迎来了规范后的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爱建信托推出的“上海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

“没有参照国外的东西,信托合同文本完全是大家字斟句酌,以后其他信托公司发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也沿用了‘计划’这一说法。”曾经全程参与中国第一个信托计划的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现任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的李宪明感慨地说,“以前信托公司是做负债业务的,信托法出台后,法律基础变了,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和信托财产要分开,这就导致了信托公司内部的部门设置、制度安排和产品文件设计与以往完全不同。”

张荣芳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信托业发挥了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将巨量资金引入实体经济,支持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为国民财富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的很多信托公司在国家尤其是上海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在浦东的开发开放和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及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都有信托公司的身影。”张荣芳说。

前景光明

4月13日上午,《金融时报》记者从浦东陆家嘴出发,行车约30分钟后到达浦东新区巨峰路口外环隧道入口,快到隧道入口处时,右侧两车道的货运车辆排队的队伍已长约8公里。“这个隧道位于黄浦江江面最宽的吴淞口,是去港口的必经之路。”一位下车等待的货车司机告诉 《金融时报》记者。

此时,这个上海外环线交通要道依旧默默保障着通行车辆的出行需求,个人投资者从“外环隧道”信托计划起,开始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并分享投资收益。中国信托业也开始步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业务的漫漫征途。

今天,信托行业又走到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与当年几乎一样,2001年信托公司重新登记后,1000多家公司只留下了几十家。这是一支全新的队伍,生存下来的信托公司也面临着传统业务几乎全面受禁的尴尬境地。”一位业内人士回忆说,“但与之前不同的是,监管机构和行业对信托的本源和定位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信托公司该做什么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信托行业要生存,就必须抛弃旧有的直接融资间接化、投资业务融资化、表外风险表内化等模式。”

如何转型?这个问题又一次很现实且紧迫地摆在了信托行业面前。2016年12月,在时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和时任上海市市长杨雄出席并讲话的2016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中国信登宣告成立。4年多来,中国信登建立了信托业集中统一登记平台,填补了我国信托业集中统一登记行业的服务空白;建立了集中管理的信托受益权账户系统,实现了我国信托受益权账户体系建设零的突破;实现信托业标准化监管全量数据采集,标志着全国统一的信托业标准化监管数据信息库首次建成;实现信托资产估值突破,填补了我国信托行业第三方估值的空白,在当前行业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环境下,成为信托业稳健发展不可或缺的服务设施与约束机制,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支持力量。

近些年,服务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绿色信托等越来越多的信托业务被人们所熟知。中国信登发布的数据显示,以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代表的服务信托规模占比已从2020年年初的30.13%上升至2020年年末的46.58%,资产证券化产品存续规模最大的信托公司产品规模已近1500亿元,资产证券化单笔存续规模最大的产品规模约为150亿元。这些体现出了信托行业积极响应监管号召,强化转型升级、业务创新、谋求增长动力的决心。

“作为金融和实业的桥梁,信托业可以进一步聚焦于信托制度优势,致力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财富管理需求。”李宪明说。

“从银行的信托部而来,到独立的金融子行业,信托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信托人的共同努力。或许行业变迁后,有的业务类型可能会成为历史。但无论怎样,信托法律关系及信托制度运用必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张荣芳说。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