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总结
由于坑爹的港股通接下来几天都不能操作了,所以今天就提前给基金这一块做个年终总结。
首先业绩方面,今年跟沪深300打得难解难分,但没有挽回前两年的劣势,整体如下。
基本跟沪深300打的难解难分,考虑到再之前一年多还落后沪深300大概20%多,目前来看整体还落后不少。
从具体的品种来看,今年核心品种的收益如下,
总体来看,今年收益全靠基建和红利策略(主要是周期),保险和互联网后续拖了不少后腿。
如果对比调仓后的两者走势结果来看基本就是调了个寂寞,不过如果从长期角度出发,我认为调仓配置的品种还是更加值得持有的。
接下来针对各个品种来做下业绩归因。
业绩归因
首先今年收益比较出乎大家意料的估计是基建,这指数过去两年基本就是严重拖后腿的存在,但是今年成了收益关键。
基建指数的收益似乎也跟大家拿着中建铁建A股的收益体验差别巨大,原因就在于今年基建指数的爆发更多是靠中部的一些品种,比如电建和中国化学,头部的中建铁建中铁的基建三傻表现一般。
不过,港股的铁建中铁今年的表现并不差,归根到底大概还是上年估值杀太猛今年开始出现回归了。
对于基建今年的表现,我认为有相当程度确实算运气,毕竟核心上涨部分主要靠蹭上赛道,所以未来这一块可能会有所回归。
不过,头部的几家核心龙头估值性价比依旧比较不错,考虑到性价比相对有所回落,明年基建工程可能会减仓一部分,算是把过去超配定投的部分给去掉,但依旧会保持较高仓位。
两个红利策略方面则没有太多可说了,今年是周期大年,也算是红利策略扬眉吐气的一年了,如果不卖掉的话分别也有26%和15%左右的收益,跟切换后的收益差不多。
红利策略今年主要依靠周期股的爆发,这一块过去是被人吐槽最多的,但今年却成为了关键。
后面把部分红利策略的品种切换到一些主动基金上,分别是曹名长和姜诚的两个基金,这是今年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操作。
执行这个操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红利策略里面的周期股今年爆发有点猛,同时其他品种上跟已有持仓的重合度较高(比如金融板块)。
所以,想通过切换到风格相似的主动基金经理上面,通过他们的投研能力来分散覆盖更多行业,避免持仓行业过度集中的问题。
这也是今年小牛慢跑的一个关键调整,并且明年会考虑进一步扩展。
今年另一个调整则是把香港大盘切换到中美互联上。
从当前的结果来看,基本就是切换了个寂寞,以切换点来算,两者的跌幅都是25%左右,港股今年有多惨相信不用我多说了。
当时考虑切换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美互联是当前市场里美国互联网龙头最集中的指数,比纳斯达克还要集中。
第二个原因是想尽量减少中概股年初泡沫的影响,结果中概股的泡沫爆破起来那都是一连窜的炸,腾讯阿里估值直接腰斩起步,导致最后的结果差强人意。
从目前来看,美股的互联网龙头总体估值还算合理,最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还是在于局部泡沫引爆后带来的影响,但长期投资价值大概是没有太大问题的,FB、谷歌、亚马逊这三个核心巨头当前的整体估值水平属于中枢合理。
如果单纯从估值性价比来讲,当下中概股大概是比美股互联网好一点点,而港股整体更是处于非常便宜的位置,所以明年在港股这边会考虑加大布局,这是第二个核心的调仓方向。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疑惑——港股好像每年都说很便宜,但每年都非常拉胯。
这里再给大家科普下,港股上年年中的时候还算便宜,但今年年初的时候已经不便宜,而现在重新便宜。
以恒生指数为例,从上年3月到年底的时候,恒生指数的估值是足足翻了一倍,但是指数涨幅却只有50%,原因就在于上年下半年之后,指数给纳入了一大批高估的互联网企业,比如上年四季度的时候美团直接成为第六权重股,前十权重还多了小米。
这波操作直接让港股的指数估值飙升,原本挺便宜的价值板块直接被注水了,所以港股过去一年实际上是经历了非常诡异的变化,这就是为啥年初好像低估年尾没怎么涨就变得贵的原因。
不过,中概股这波泡沫清理下来,当前的投资价值也确实起来了,即便是中概股板块整体估值水分也挤掉不少。
所以,在这情况下我认为是可以重新考虑杀入港股的。
后续调整
综合上面的思路,明年小牛慢跑的整体调整大概如下。
第一,港股部分会增加到10%-15%。
第二,主动基金会增加到20%-30%,并且会至少再加入一名体系均衡不依赖市场风格的基金经理。
第三,互联网板块视情况加仓。
长期来看我们依旧是基于不同品种的性价比来进行配置,以长期的内在价值作为基础,对于短期风险较大的热门和高景气品种,我们还是尽量回避。
过去三年,可以说是价值品种特别惨烈的三年,也是分化非常严重且持续特别久的三年,但是我依旧相信股票市场存在均值回归的天然规律。
小牛慢跑的长期收益预期和目标依旧没有变,再整体配置尽量便宜和分散的情况下,长期年化跑赢沪深300约2%-5%。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