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逛知乎时发现了个话题,叫#怎样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感觉挺适合咱公号的朋友,所以今天就来简单聊聊。
重疾险的作用
因为这些年服务了不少家庭,但我发现很多人知道重疾险这仨字怎么念,却压根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所以第一个问题先从重疾险的作用说起。
谈到保疾病的保险,你知道有哪些?医保、百万医疗险、重疾险……
没错,它们都是保障疾病的,不过保障的范围和作用却截然不同。
重疾是指病情严重,治疗花费大,治疗时间久的疾病,比如癌症、尿毒症等。而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障重疾的保险,它对每一种重疾都有作严格的规定,只有罹患的疾病符合这上面的理赔标准才能获赔。
比如:
而且重疾险是一次性赔偿一笔钱,假设保额买100万,它就赔100万,至于我们如何使用这笔钱,保险公司并不能限制。
医保、医疗险则不限疾病的种类,也不限疾病的程度,只要产生了合理的医疗费,而且在规定的范围内就能报销。不过医保的报销范围十分有限,商业医疗险则大很多,所以医疗险可以看作是医保的补充。
很多人以为重疾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不是的,真正用来补偿医疗费用的是社保、医疗险。重疾险考虑的是患病之外的开支。
一个人罹患重病以后,他的开支并不是只有医疗费,还有:
异地就医产生的交通费、房租费;
营养费、护理费;
家人因为照顾我们而损失的收入;
以及以前就有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生活开销等;
……
他可能还要同时面对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重疾险的赔偿就是用来补偿一个人大病导致的收入损失,让重病患者不至于为了应付家庭的生活开支而急于工作,能安心养病,靠它提升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
比怎么组合更重要的是——保额
知道了重疾险的作用以后,再来谈保额大家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我常说,买保险的第二大原则是买保额,首要原则是越早越好。
因为保险就是用来保钱的,转移我们的经济损失,如果保额太少,它保障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设想一个人得了癌症,20万保额和100万保额起到的作用是天差地别的。
但很多人买重疾险,最大的错误不是买贵了保险,或者买了坑爹保险,而是保额买太低了。
2019年同方全球的理赔报告显示,绝大多数人的重疾保额在10-20万之间,50万保额以上的人只占了10.54%。
阳光人寿的报告则显示,90.6%的人购买重疾保额是在20万以下:
更多的我就不再一一列举。
那么合理的重疾险保额究竟是多少呢?考虑到重疾险的作用,保额最好是:30万+3-5倍年收入。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人的年收入是30万,那么他的重疾保额起码要是:30+3x30=120(万)
不过保额高,保费支出也会更贵,虽然保险是必需品,但是保费支出也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那么保险的保障意义就弱化了,反而成为生活的累赘品。
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买只保重疾的保险,或者是把保障期选择保到70岁,先覆盖住经济责任最重的时期,等以后预算多了,再考虑加保一款保终身的,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减少保额。
重疾险怎么组合比较合适?
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规定了25种重疾的理赔条件,现在市面上很多重疾险,不管是保100种重疾,还是保120种,只要覆盖这25种重疾,定义都是一模一样。
而且值得一提地是,这25种重疾的发病率占所有重疾的95%,也就是说一个人得了重疾,很大概率是这25种中的一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6种重疾,每家保险公司必保:
恶性肿瘤
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后遗症
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终末期肾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而且根据今年的重疾新规意见稿,原来进行统一定义的25种重疾将放宽到28种,也就是说以后重疾险的重疾保障会更全面。
不过原来的重疾险只保重疾,但现在有很多都扩展了轻中症,除此之外还多了:重疾多次赔付、癌症二次赔付、血管多次赔付等保障。
保障责任变多以后,价格也会水涨船高,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保障到底值不值得我们选择?如果值得,怎么组合比较适合?
1)轻症、中症
轻中症是指比重疾轻的疾病,比如重疾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开胸才能赔,轻症的冠状动脉介入术,不开胸,放个支架就能获赔了。
以前我们总认为重疾险理赔难,是因为重疾本身就是一些很严重的疾病,所以理赔门槛比较高,但可以看到,如今有了轻中症,重疾险的理赔门槛被大大降低了,让我们更容易拿到理赔。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建议买包含轻中症的重疾险。
合理的轻中症保障应该包含以下10种高发轻、中症: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含原位癌)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轻度/中度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微创冠状动脉搭桥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瘤
慢性肾功能衰竭
较小面积III度烧伤
视力严重受损
2)重疾多次赔付
重疾多次赔付是指重疾可以赔1次以上的保险,如果预算充足,也建议购买重疾多次赔付。因为得重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有大量的年轻人也得重疾。
平安2019年的理赔报告显示,平均每100个理赔重疾的人里有26个在18-40岁之间。其中41-50岁的人占比最高,有32%。
而如今的医疗水平已经可以让一个重病患者存活很久。比如癌症在以前是不治之症,但是现在很多人可以带瘤生存。
以下的数据来自专业期刊《柳叶刀》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绝大多数癌症的5年存活率都提升了,其中胰腺癌提升最大,约17%。
而且在这之中,近1/3的癌症5年存活率超过50%,其中乳腺癌的5年存活率最高,有83.2%,其次是前列腺癌、宫颈癌,分别是69.2%和67.6%。
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意味着一个人得了重疾以后,也可能长期生存,重疾多次赔付就可以转移二次重疾引发的风险。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最好的就是不分组赔付的——第二次发生的重疾只要和第一次不一样,就可以获赔,值得推荐的像同方全球的“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工银安盛的“御享颐生”、中意人寿的“悦享安康”等。
3)癌症二次赔付
癌症二次赔付和重疾多次赔付不一样,重疾多次赔付是指每次重疾不能和之前的为同一种病种,或者是同一组疾病,而癌症二次赔付是指:
1、初次重疾是癌症,等待期后癌症持续、复发、转移和新发,再赔一次;
2、初次重疾不是癌症,等待期后确诊癌症,也可以再赔一次。
那么癌症二次赔付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们可以先看两份数据。
第一份数据来自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确诊恶性肿瘤的人有392.9万人,死亡是233.8万人,平均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第二份数据是阳光人寿2019年的理赔报告。报告指出,理赔恶性肿瘤的件数远远超出其他病种,高达68.52%。
可以看到癌症已经成了中国人寿命最大的杀手之一,而且它极易复发和转移,想要保障全面,最好还是附加上癌症二次赔付的保障。但在选择该保障时需要格外注意等待期,等待期越短越好。
癌症二次赔付的重疾险比较推荐的有信泰的“完美人生”、横琴人寿的“优惠宝”等。
4)心血管疾病二次赔付
心血管疾病二次赔付目前有3种形态:
1、和癌症捆绑一起,赔了癌症,心血管疾病保障就失效;
2、不捆绑癌症,保障多发;
3、不捆绑癌症,保障复发。
3种形态里,保障复发其实会更好。北京有项调查就显示,心梗再发的概率是1.5%,还有国外的临床试验表明,再梗的概率高达10%~20%。
因为治疗心梗的手术并不能治愈心梗,只能暂时性地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无法根除真正导致心血管发生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如果手术过后没有这些疾病没有控制,还是会让心梗再次复发。
其实假如心血管疾病不高发,那也无需考虑二次赔付,但事实是除了癌症以外,心脑血管疾病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中国现在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高达2.9亿人。
很多不良的作息都会加重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久坐不运动,饮食不当,焦虑等。所以年轻人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灾区。
报告《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就显示,2013年到2014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里面还提到中国超过70%以上的人有过劳死的风险,如果这些人不注重调整状态,将来会有2/3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考虑到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且易复发的特点,我认为心脑血管二次赔付也值得选择,值得推荐的有中英人寿的“至尊守护”、光大永明“嘉多保”、三峡人寿的“钢铁1号”等。
但是,目前几乎没有重疾险能包含以上所有保障,有的保险可以赔多次重疾,但不保心血管复发,而且保障越多,价格肯定也更贵,所以具体怎么买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
最基础的配置就是只保轻症、中症和重疾。
预算较少,但也想更全面一点,可以是重疾单次赔付+癌症二次赔付。
平时不怎么运动,压力比较大的上班族,尤其是男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叠加心血管复发的保障。
预算比较多的,建议买重疾多次赔付,或者是重疾多次赔付+癌症二次赔付。
有的人家里40多张保单,出事了却一份也用不上,科学配置最重要。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