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段子很有意思。
“我坐在三一挖掘机里,激情的铲着海螺水泥,车里吹着格力空调,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新希望。下班后路过永辉超市,买了一包克明食品的挂面,回到租住的万科地下室,用美的燃气灶煮了一碗面,再加一根快过期的双汇火腿,倒点厨邦酱油拌一拌就吃了起来。这时收到顺丰小哥送来的中国平安保单,上面竟然写着恒瑞医药的产品无法报销。”
据说这个段子里的股票,今年跌幅就没有少于20%的,大部分在30%以上...
这样的段子反应了市场今年非常残酷的现状,白马股暴跌...只要是大家去年深爱的坤坤,兰兰,春春这些头部基金经理重仓的股票,基本今年都逃不过大跌的宿命...
这其中大部分股票都属于消费医药行业,消费医药板块一个是之前爆炒的太猛,估值太高,另一个是今年基本面确实差,增长乏力,因此呈现出全面杀跌的走势。
但也有这样一只白马股,他站在性感的物联网,人工智能赛道上,今年同样遭遇了暴跌。
这就是倍受头部基金经理们喜欢的一家公司--海康威视,昨天海康大幅杀跌,创下了调整以来股价的历史新低。
每一只股票都一定有他杀跌的一个逻辑,除了估值贵,还需要一个鬼故事。
今年消费股的鬼故事是消费不好,医药股的鬼故事是集采,那海康的鬼故事是什么呢?
海康的PBG业务海康的PBG业务的鬼故事是地产行业下行....
海康和地产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逻辑链条是这样的,地产行业下行,地产公司没钱,地产公司不拿地,政府拿不到土地出让金穷,政府没钱投资,海康受损...
这个逻辑有点长,但这种担忧也是有道理的,在地方政府财政吃力的背景下,开支和投入一定会萎缩,这会带来下游相应企业受损,其实不光是海康,很多做政府生意的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2020 年海康PBG 占比 37%,所谓PBG业务,就是下游客户是政府部门的业务。
政府部门业务比较急迫的比如平安城市,雪亮工程这一类项目已经大规模铺开了,完成率也比较高了,新增空间是越来越小的。剩下的很多和海康相关的业务都是提质增效的业务,这类业务没有那么急迫,属于没钱了可以砍的预算,在政府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自然是很可能被砍的,
因此海康的PBG业务确实是有很大的下滑压力的,市场担忧也没有错。
多说一句,从这个维度我们能看出,地产景气周期的向下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不仅影响地产公司和地产产业链,间接影响还非常大。
所以我们也不要对地产过于悲观,大概率是可以稳住的。
对于海康,未来的核心关注应该在其他业务上。
比如海康今年大力发展的EBG业务,也就是对大公司的业务。这块需求是很碎片化的,比如物业,可以通过海康的物联网摄像头设备,实现对保安亭无人值守时长、保安在岗时是否瞌睡、保洁清扫是否及时等问题的记录、分析与汇报,或者通过视频取代实地巡逻、检查,提高管理效率。
又比如在煤炭场景下,井下高度自动化、机械化。在矿车工作时是否有人越过安全范围、井下皮带是否有煤、井下煤矸石的初筛、作业面是否出现热源,均可由视觉结合红外等完成。
很多碎片化的场景目前都可以用海康的物联网摄像头设备来完成。
公司自己预计今年EBG业务在公司的收入占比会超过PBG业务,物联网需求的逐步升温也会带动海康EBG业务的高速发展。
公司预计EBG业务可以一直维持一个20%左右的增长态势,已经成为了海康新的增长曲线。
此外海康的创新业务也是有非常不错的增长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萤石云视频,用在家里的摄像头和智能猫眼,这块收入增速是很快的,去年30亿收入,今年大概率会超过40亿收入。
因此海康持续增长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伴随非PBG业务体量越来越大,海康的受PBG业务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此外海康今年财报中还有一个亮点我要特别提示大家关注。
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背景下,海康今年的毛利率没有下滑,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第二季度还在提升。
这体现出公司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充分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传导给下游企业。
总的来说,我们确实看到了海康部分业务经营面临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公司也有新的增长曲线在持续发育,而且公司维持了很强的竞争力。
就股价来说,由于去年的白马股抱团,海康被大机构们抱上了天,今年跟随白马股出现股价的调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估值回归合理,公司还是具备关注价值的。
当然对投资来说,今年我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左侧买入一定是做起来容易,但赚钱很难的事,很多人根本熬不住寂寞,在底部的震荡或者进一步的下跌中就割肉了。
也有很多人守不了繁华,回本就卖出...
极少有人能守住寂寞,耐住繁华,最终收获一个不错的收益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