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的避雷能力绝对是一流的,特别是在规避行业级重大政策风险上总能提前逃顶。
一季度卖掉教育股后,在线教育行业基本覆灭了,"时间的朋友"一时间备受市场争议。
二季度、三季度密集减持CXO行业后,市场又热议一番,不过CXO行业景气依然,新签订单赚到手软。
直到药明康德跌停后,高瓴的"眼光"再一次得到了市场验证。
其实在高瓴的投资组合中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大涨,比如格力和恒瑞就一直在下跌。也不是所有贵的都会卖,符合政策风向的宁德和隆基就没卖。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高瓴卖出的逻辑不是基本面、也不是估值,而是政策。
药明康德本次的风险主要来自海外,据说灯塔国又要拉实体清单了。也就是之前拉科技名单那一套操作,现在加入了一些生物技术公司。
灯塔国目的很明确,科技强了就干科技,医药研发能力强了就弄医药,清单的背后其实是大国之间的博弈。
CXO(医药外包服务)按产业链环节分工包括CRO、CMO和CDMO。
服务的基本都是创新研发型药企,多数都是海外的头部药企,所以整个CXO行业的利润都是靠海外厂家支撑。
以药明康德为例,公司是CXO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一家,上半年境外客户贡献营收80.36亿元,营收占比高达76.26%。
药明康德上半年105亿的营收中,有29.67亿元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可想而知一旦受限的话,公司超过一半的经营都要受到影响。
也因此药明康德A股跌停、港股跌了19%,整个CXO行业全部扑街。其他CXO企业跟药明的情况差不多。
CXO行业比较特殊,因为服务的大部分客户都是海外研发型企业,基本不受集采影响,属于旱涝保收型。这也是CXO行业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支撑。
CXO还有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是产业转移,跟集成电路、电子代工的情况差不多,均是考虑到人工成本低,环保压力相对欧美较小。
所以,这几年海外头部药厂都在缩减欧美地区的研发和生产服务,纷纷将生产外包转移至亚洲,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咱们。
凯莱英前段时间刚签了一份价值30亿的CDMO订单,30亿是凯莱英2020年全年的营收了。
如果海外的消息最终落实,那么短期对CXO整个行业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但长期来看也不用太悲观。
医药毕竟是大家生活的刚需,随着创新药行业竞争加剧,医药投入研发的费用也在快速增长,撇开海外先不谈,单国内的研发投入加速就非常明显。
以药明康德为例,2020年上半年国内客户贡献收入16.86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25.01亿元,增速48%。
医药行业的未来只有创新这一条路可走,目前国内药企的研发绝对额和费用率相较海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正处于快速提升期。
比如自研能力强的恒瑞今天就没怎么跌,公司已经将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从费用化改成了资本化,这是为加大研发投入做足了准备。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