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北交所的10只新股,今天都不怎么样。
其实从成交量就能看出来,只有少数几个有三亿左右的成交量,其它的都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全部加起来也就才90多亿的成交量。
沪深拉出来几只股票,都比一个交易所的量大,我同一些买方机构交流,他们目前对此也不太感兴趣。
虽然从长远来看,我非常看好北交所的发展,希望诞生像微软、苹果这一类的伟大企业。
但是从短期来看,还需要发展壮大一段时间才行。不能因为长期看好,就忽略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
不过由于我们有传统的打新效应,目前还是可以先开通北交所打新薅点羊毛,交易就再等一等吧。
另外,8只北交所基金确定本周五开始认购。
有宝宝问,要不要通过公募基金的方式,投资专精特新?
这次要求,基金投资北交所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可是现在的的老股在呢,转股前大部分涨幅很大,不少都翻倍了。
这个时候充钱进去,有点接盘的感觉,并不划算啊。
而且基金都有两年的封闭期,时间成本比较高。
在这两年时间发行到北交所的公司,肯定是去不了沪深的。
因为注册制的大环境下,能去沪深两市的,不会选择去北交所。
目前从流动性,基本面和估值的情况来看,我也不建议宝宝们去申购新基金。
还是那句话,不着急,让子弹再飞会儿~
02
既然唠到注册制了,今天就多聊几句。
近几年,在结构化牛市上面,有少数人赚到了不少钱。
我感受很深刻的是,注册制是结构性牛市最大的保证。
不少人不喜欢发新股,认为这些新上市的股票会把现存的资金分流掉。
就像电信上市的前几天和当天,大盘走得不咋样。
这样其实是把角色定位错啦~
我们的定位不是自己有家便利店,旁边突然开了一家大型超市,害怕影响自家的生意。
格局放大点,其实我们的角色是“一市之长”。
重要的是为整个城市招商引资,主动引进更多优秀的企业,为本市带来人口和资金。
就像一家小超市,来了几百人,小店可能就承受不了了。
而一家几万平米的超市,能够容纳几千种类型的商品,几百甚至上千的车位。
两家各自所能带来的流量自然是不一样的,长此以往,两家的价值差距便会越来越大。
很显然,A股的公司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比如某宝在刚开始没啥人去买,随着入住的商家越来越多,去某宝购物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样的,拼夕夕也是这么回事。
对内,国家坚决实行房住不炒的政策,老百姓普世的资金只能向股市流动。
对外,随着中国金融不断的对外开放,和大量的优秀公司回国上市,也会源源不断的吸引外资。
所以从长期来看,早早的呆在市场里面,踏实享受注册制带来的红利,就会非常舒服。
03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上市公司越来越多,选出优秀的公司也会越来越难。
按照目前这个速度,10年后A股拥有上万家不是啥问题。
现在已经有4500多家的公司,很多人已经筛选不过来了,未来肯定会更困难。
但是有一个工具会天然享受结构性牛市,指数。
毕竟指数是个大框,相关的都能往里装。而且公司会因为经营不善退市,指数可不会退市。
并且由于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指数也一定是底部不断抬升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市场情况做一些择时,能扩大不小的收益。
这几年我在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上做的收益,加上一些行业基金增厚的收益,已经够在北上深买套小房子了。
如果有选取主动基金能力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获取更好的回报。
比如“落英和她的朋友们”这几期的圈子里,我在第一时间,分享自己买了华安的某基金经理发行的第二只基金。
近三个月的时间,圈子里很多人已经拿到了12个点的收益。
当然啦,投研能力更强的宝宝,根据公募基金去筛选并择时一些股权,收益可能翻了几倍。
其实理解了当下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和核心,自然会明白,福报就在脚下啊。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