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金险的存在感特别强。
各家公司「回馈」新老客户的「开门红」拉开帷幕;
国库养老金即将亏空,屡次登上热搜;
银保监会通知: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不再上新;
……
这一波波操作,搞得人心惶惶。

后台不少人来问钱多多:是不是该赶紧买个年金险?不然就亏啦!
我的建议是:家有闲钱,可以买,但不懂的时候,别乱买。
年金险是啥?
和养老金差不多,一次性或分几年交钱,到了一定期限,就可以按年或按月领钱,像发工资一样,领的是我们交的保费+利息。
用来解决「人还活着,但钱没了」的问题,虽然叫保险,但本质上其实更偏重理财。
先说个事实
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确实不会再有了,以后最高不会超过3.5%。
但并不影响市面上正在卖的产品,目前还有一些利率不错,想买也可上车。
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
1、等不到4.025%预定利率的年金险新品了;
2、未来年金险的收益会降低,花同样的钱,到手的收益变少了;
3、受经济影响,市面上利率高的年金险,也可能逐渐停售,想买好产品,越来越难。

强调一下,这里的预定利率≠实际利率。
同样是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有的产品实际收益率能逼近4%,有的可能连2%都不到。
到底哪款是真的收益高,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看好了再下手。
判断一款年金险的收益好不好,得看IRR。
具体测算过程实在太复杂,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看以前的文章。
直接说结论?
评测后发现:
信泰如意享,是匹黑马
▎比其他年金险收益高,比其他理财更稳定
IRR逼近4%,年化单利能达到6%左右,在传统年金险中,非常亮眼。
市面上不少年金险,把收益说得天花乱坠,却不保证你一定能拿到。
如意享的收益,是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的,退休后每年能领多少,都是确定的。
而且,活多久就能领多久。
▎现金价值高,可以随时变现
中途急用钱,申请减保,能拿回不少钱。
有两种操作方式?
第一种,给自己留点救命钱。
比如30岁的钱大宝,买如意享,每年交5万,一共交10年。
那么,60岁开始,每年都能领5.6万,75岁时,已经到手84万多的现金。
这时如果不幸患病,急需一笔钱治疗,可以申请减保。
就是把保单的现金价值兑换成现金,最高能取出121万,完全可以享受最好的治疗。
当然,部分减保(也就是指兑换一部分现金)的话,合同不会结束,以后每年还能继续领养老金,不过金额会相应减少。
第二种,给孩子当成教育金。
比如,钱大宝给刚出生的儿子买了如意享,每年交2万,连续交10年。
孩子18岁上大学时,最多能取出33万;
孩子22岁读研究生时,最多能取出38.6万;
孩子30岁结婚时,最多能取出53万;
直接留到孩子60岁退休,他每年能领7万,依然是活多久就领多久。
在孩子某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把保单变现,也是笔不小的财富。
▎身故能领不少钱,可当作遗产留给子女
很多人,年老了最挂念的还是孩子。
希望自己不在的那天,孩子能有足够的钱生活。
如意享的身故保险金,是取已交保费和现金价值的较大者,哪个多就给哪个。
假设80岁时钱大宝寿终正寝,可以给孩子留下110万。

不过…
产品虽好,但马上要停售了。
因为确定要给出的收益太高,保险公司也担心自己赔钱,所以打算提早收手,10月31日之后,就买不到这款产品了。
这么好,我是不是要赶紧买啊?!
且慢
年金险挺诱人,但不适合所有人
它只适合经济条件好、有闲钱、人身保障已配齐、确实有年金理财计划的人。
▎它会长期占用一笔家庭支出
在钱没全部交完之前,保单的现金价值积累比较慢。
投保前几年退保还会有一定损失,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医疗险、重疾险等基础保障得安排好
如果年金险还没回本,人却意外患病,经济可能会因此变得拮据。
毕竟那时年金的现金价值还没累积到一定程度,不能一次性给笔钱治病,但每年该交的费用,却还得按时交。
一句话:先保障后理财,配好人身险,再考虑买年金险。
不得不说,年金险在资产配置中的地位其实很重要。
尤其是今年以来,新闻不停播报xx地区养老金入不敷出,如何体面养老,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真的属于适合人群,可以买。
买之前,建议找专业的顾问老师咨询一下。
不同的年龄、性别、缴费年限、领取年龄,都会影响最终收益,测算复杂,可以直接找顾问老师帮忙,也可以帮你对比其他年金险,看哪个更划算~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等健康险还没配好、手头不富裕的人,还是先做好基本保障,不要透支预算,强行跟风。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