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别紧张,这是目标,差不多每年都会定下这样的目标,然后到年末的时候主动忘记。
最近各大卖方机构都发布了2022年度策略,大致就是预期(蒙)明年的经济会怎样,股市会如何如何,哪些行业有投资机会。
对于机构来说,预测对了倒是没什么,一旦预测错了,那投资者肯定要网络暴力一波(骂Niang)。
比如,某头部券商年初多次预测茅台会上3000元,结果现在茅台已经跌破2000元了。
于是,机构纷纷得出一个结论:写年度策略一定要严谨、要全面、要均衡配置。
干脆就全部都看好。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
以上是某券商刚发布的年度策略,从消费到金融再到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都看好。
好像漏了元宇宙...
关于新能源和光伏,机构普遍认为还能继续维持高景气,毕竟背后是30年/60年的大计划,短期不需要业绩兑现。
关于消费食品类,机构普遍认为明年上游成本会下降,中游压力会得到缓解,也有机构直接喊出了最猛涨价潮要来。
关于白酒行业,好像没有看空白酒的,YYDS。
关于家电行业,逻辑跟食品制一样,贵金属价格降下来,成本自然会降下来。
关于互联网,看好的逻辑跟咱们说的差不多,刚需、估值低、跌的足够多,一般论证点都是参考白酒当年的塑化剂。
关于医药行业,看好的逻辑就是人口老龄化、纯刚需、创新药发展空间,不过看多CDMO的比较多。
我也来写几句吧,先说好,预测真的就是蒙,有可能会蒙错,各位同学就当看个热闹。
1)新能源、光伏这两个行业要泼冷水,不是未来没看点,而是30/60年的计划太远,现阶段的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很多年的业绩。
就算资金不考虑业绩也会考虑风偏,现在这两个赛道基本都在高位,随便回撤30%也很随意,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2)消费行业的问题就是业绩崩了,原先大家都觉得很稳健的行业,今年也开始变的不稳定了。
消费现在有两个翻身的逻辑,一是上游材料集体降价;二是消费品全部提价。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榨菜、卫生纸、调味品、白酒都在涨价,新的涨价潮已经开始了。
消费目前的位置不高,大部分龙头公司年初到现在都回撤了30%以上,就算逻辑翻不了身,下跌的空间也不大了,性价比高。
3)医药跟消费一样,是生活必需品,看病是刚需。医药的问题也是业绩,被集采后的,业绩基本都在下滑,医药的下半场要关注研发能力,只有不断地研发出新药,才能持续享受高利润。
创新药比食品消费更好做选择,因为研发能力强的也就那几家,同时医药的位置也跌的够低,安全边际更好。
3)互联网的情况比较悲观,互联网现在没有任何利好消息,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估值不高、跌的够多。
互联网的下半场肯定不是看用户增量,从PC到移动端的转型过程中已经诞生了微信这种10亿级的产品,头部现在已经没啥用户空间了,连外卖平台都快8亿了。
下半场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能不能国际化?二是能不能在存量空间下合理的变现?
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未来还有机会翻身(比如阿里的云业务;腾讯的游戏出海)。
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分化,变现能力不强,且需要花费巨额成本买量的,基本都很难翻身。流量成本会越来越贵,变现方式会越来越卷。
我也拿着中概仓位,就等着再来一波恐慌后再加点。
4)券商的逻辑就是不看基本面,券商都是躺着赚钱,但是市场资金就是不买账,全面注册制提速够不够利好?财富管理的增量够不够利好?都够,就是没人玩。
券商只有一个逻辑就是跌的实在太多的时候,才会反弹一波,而且是一波拉到顶,之后又要跌很久的那种。
最渣的板块,比中字头还要渣,中字头是万年不涨,但不撩你,券商是每一次撩你,都为套你。
5)银行的逻辑好难讲,银行该怎么给估值?给企业的估值吧,银行更像是央妈手里的一把剑,是工具,你说该怎么估值?
XX让利,需要银行
XX降成本,需要银行
XXX需要银行,总之干啥都需要银行。
其实银行是真赚钱,宇宙行去年赚了3100多亿,建行赚了2700亿,农行赚2100多亿,鹅厂才1598亿。
银行吧,就是没人关注,港股建行的市盈率跌到3.5倍,市值只有12000多亿港币,看着都让人心疼。
刚看了一眼港股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今年跌幅全球第一,这个市场真是一言难尽。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