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新基建中的“老方向“--数据中心,或者说大一点,就是信息化改造。
之所以说是老方向,因为2020年疫情发生后,这个方向是被市场爆炒过的,当时因为疫情带来了线上各种需求的暴增,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点位服务器都成了紧缺资源,再叠加数据中心是疫情后新基建的重要方向,市场高度关注,于是迎来了爆炒。
在当时我也分享过我的观点,这种炒作一定是阶段性的,而且对于民营企业是非常大的利空。
一方面,因为需求的爆发是暂时的,随着线下生活的恢复,大家线上的工作生活一定会降低。另一方面,供给的增长是永恒的,建好的数据中心,买好的服务器都是可以长期使用,疫情一过,一定会供过于求。
这一年来的情况基本印证了我的判断。
根据我们的调研了解,今年以来,伴随供给的快速增长,需求的增速放缓。上海的数据中心价格下降的幅度应该是有30~35%,广东价格下降的幅度在20%左右,而北京下降幅度应该是在10%左右。
这也是相关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不涨的重要理由。
特别是到今年,由于数据中心的高耗能和碳中和形成了天然的冲突,甚至由于限电,很多数据中心今年被迫关停,据说还有数据中心靠着烧柴油过了一个月的苦日子,因此建设进度进一步放缓...
目前来看,我们认为数据中心的供需关系应该还是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状况,特别是在非一线城市及周边,供给非常充分。
我们认为大规模再度兴建的空间可能不太大,因此一些数据中心运维企业,包括建设数据中心需要用到的一些设备产品公司,我们依然认为投资价值有限。
行业的投资可能要从其他视角出发去寻找。
第一,降低能耗。
发改委发布了《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其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算力能效,PUE超过1.5的进行节能改造。另外提高上架率,数据中心整体上架率(建设1年以上)提升到50%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降低能耗是硬指标。
那数据中心怎么可能降低能耗呢?
理论上,PUE取决于硬件和运营两个维度。
硬件方面我也去了解了下,散热系统的改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数据中心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于散热,如果散热的方式能有进步,比如从风冷到液冷,是能比较好的降低的数据中心能耗的。
其他方面由于相关的资料并不太多,我们也没有了解到特别靠谱的。大家如果有一些了解也欢迎留言或者私信告诉我们,我们一起探讨挖掘机会,可能这其中孕育了很大的投资机会。
运营方面,一般我们还是认为有比较多运营经验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比较会省电,这也是第三方IDC运营企业的一个竞争优势。
第二,数据中心虽然相对饱和,但服务器相关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根据国内龙头服务器厂的三季报可以看出,今年Q1,Q2,Q3的收入增速分别为3%,-11%,16%,已经出现了增速的拐点。
这意味着当年因为疫情多新增的供给基本已经被消耗。
服务器市场有机会重回过去15%左右的合理增速水平。
这里大家也注意,这些方向更高的增速目前也是很难实现的,核心是因为下游的数据需求没有一个爆发式增长,整体还是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状态,所以也不要指望相关个股暴涨。
除非出现了新的爆款应用,比如最近爆炒的元宇宙真的很快能落地,带来了更多的数据需求,才会重新带动这个行业回到比较高的景气和增长水平。
5G应用的落地,依然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催化。
重新看IDC这个老朋友我还是很感慨的,20年从IDC上赚了很多钱,也因为看懂了逻辑顺利高位离场。
当时有不少机构猛捧IDC认为供给受限需求无限,于是在高位被套的死死的。
大家看这个状况是不是很熟悉,今年的工业硅又延续了这故事,套路都是一样的,供给受能耗指标影响受限,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给大家看看今年9月券商发的研究内容,当前价格6万,预计涨到10万+,硅料多少钱,工业硅就可以涨到多少钱。大家知道现在工业硅价格多少钱么?25000不到,而且还处于明显的持续下跌走势中,大概率还会跌....
所以A股其实没有什么新鲜事,映射是很容易找到的,高位的时候分析师猛吹票,市场上热火朝天锣鼓喧嚣也都是一定会出现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
投资就是这样,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短期热点和情绪所左右,保持理性思考最为重要。
理性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少赚钱,但也一定会让我们赚到更踏实,更长久。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