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越来越冷了,寒潮来袭意味着冬天的降临,而冬天来了,也意味着2021年要过去了...
今天复盘时,我回顾了下很多上市公司的表现,整体感受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今年是除了新能源的寒冬。
地产不好,地产产业链全面崩盘,地产对应的消费家电等全面崩盘,AH股地产股全面崩盘,佳兆业一年跌了70%,地产产业链的建材,家电等板块走势也极弱,格力电器今年跌了近40%。
医药不好,其实不是医药行业经营情况不好,虽然今年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空,但从报表和业绩来看,生物医药行业在经营层面是很稳健的。
但由于去年疫情,市场对于医药的关注程度太高,过高拔高了医药板块的估值,从二级市场来看,医药股走势就是一路向南,一直跌...今年的医药更多是在还去年的债,结合两年维度来看,医药股走了一个A字...
再次证明,所有市场情绪推动的上涨,都是要还债的。
疫情反复,服务类消费不好,酒店旅游餐饮情况非常差...这其中餐饮是最惨的,酒店旅游景点去年已经跌了很多了,所以今年跌起来也就没那么用力了,反而时不时还能有个反弹。
但餐饮板块去年不跌反涨,市场将疫情后集中度提升的逻辑全部打进了股价里,今年就是一路向南暴跌,同时也带着餐饮产业链的复合调味品,预制品持续下跌。海底捞今年跌了64%,颐海国际也跌了60%
下游都不好,上游却意外的特别景气,但上游公司由于极强的周期性,和这一轮涨价的低持续性,基本都是走A字,暴涨暴跌,参与的早不赚钱少赚钱,参与的晚亏大钱,年初至今基本白玩。
但由于原材料涨价,加上缺芯片,中游制造业企业今年过的非常难,其中电子产业链最惨...汽车零部件企业虽然经营出现了困难,但由于可以挨着新能源车这个当红炸子鸡,年底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全年来看没怎么跌。
今年的状况就是,除了新能源去哪儿都会亏钱...
这也是今年新能源估值无限拔高的原因,因为其他都不好,不得都去那个好的地方呆着么,因此资金纷纷涌入,拔高估值,涨了新能车搞光伏,搞了光伏搞风电,特高压,只要是新能源,就来一遍...
这种情况不光是因为新能源景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他行业不景气...
那我们换个思路来想,对于明年,新能源哪怕维持景气,只要别的好起来,自然资金就会流出,天然就是有资金流出压力的。
抱团的前提是只有你这儿暖和,所以我们才挤到你这儿抱团取暖。当暖和的地方变多了,又或者说整个市场都暖和起来了,抱团自然也就解散了。
因此对于明年的新能源板块,过高的期待是不可取的,符合预期的高增长,结果可能是板块持续的震荡,而一旦增长不符合预期,股价面对的风险是极大的,性价比是远低于今年,更远低于去年的。
昨天听了一场乘联会的专家会,乘联会专家对于明年新能车销量的预期是增长80-90万台,今年新能车销量预计在320万台,那么专家对于明年的销量预测是400万台。
大家去看看一些激进卖方的预测,对于明年的销量预测已经是600万台了,比专家的预测多了50%,理智一些的分析师预测是500万台。
如果真的最后销量是400万台,行业增长只有20-30%,很多产业链公司面临的可能是幅度不小的下跌,跌业绩,跌估值。而且今年大幅的扩产后,一旦需求不及预期,很多中游材料的供需关系将发生超预期的变化,下跌的时间点和幅度也将大幅超过市场预期,高估值下风险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些专家每年的预测也不太靠谱,我个人认为400万台销量的增长应该还是不至于,目前新能车销量的渗透率已经达到19%,假设明年汽车销量2200万台,销量也会突破400万台,何况目前新能车的渗透率还在提升。
我个人认为500万台是有可能达成的目标,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渗透率还能进一步提升,大家可以着重关注下最近几个月新能车环比渗透率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关注下汽油车缺芯缓解后的渗透率变化情况,看看还能不能持续提升。
就10月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情况来看,10月的销量肯定是略低于市场预期的。
10月国内新能车乘用车批发销量36.8万辆,环比增长6.3%;零售32.1万辆,环比下滑3.9%,罕见的出现了销量的环比下滑。
当然环比下滑这个数据也是失真的,一方面10月蔚来在改造产线,只交付了3600辆,正常蔚来是具备一万辆以上的销售潜力的,小鹏零跑都厂商也都面临这样的风险,销量下滑。
另外特斯拉季度初出口比较多,内销会变少,这是每个季度初都会带来的扰动。
剔除特斯拉后,其他车企环比增长10%,实际销量还是在提升的。
渗透率方面,10月国内新能车乘用车销量的渗透率来到了18.7%,未来这个数据的变化将会非常关键,大家一定要持续关注,目前来看渗透率提升的速度在明显放缓。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