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年末业绩冲刺还是来了,且一夜之间登上各大基金网站的头条。
基金年末冲业绩实属正常现象。据国金证券统计,2010年以来,除了2012年和2014年外,前十个月排名靠后的基金(当年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后1/3)进入前一梯队(同类基金前2/3)的数量占比相对稳定。其中,2015年以来每年年底逆袭成功的基金占比大概稳定在9%-16%之间,而这一比例在2012年和2014年分别为27%和45%,其中的原因可能与年底市场行情风格大切换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找到这些能“逆袭”的基金?参与这些“逆袭”的基金有什么风险?
国金证券的研报指出,在年底风格大切换的阶段,排名靠后基金逆袭的概率较大;换手率并不是逆袭成功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有1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初始基金)近1月回报超过15%,其中不少基金一个月前还是亏损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股市场风格并未出现大切换。而近期“逆袭”基金,普遍具有两大特点:1、换手率较高;2、规模“迷你”。
以光大保德信瑞和A为例,目前规模不足2000万。截至11月24日,该基金近1月回报为18.49%,而截至三季度末时,该基金在今年亏损11.75%。具体来看,该基金在三季度对持仓进行了“大换血”,从二季度以食品饮料等大消费为主的持仓,调整到以新能源、军工、汽车等行业为核心的泛制造业领域,前十大重仓股全部发生了更换。
今年基金短期业绩排行榜,屡屡被“迷你”基金刷屏,原因只有一个——船小好掉头。
关于参与“迷你”基金,分享一个故事——1万和1亿的区别。
用1万元和1亿元投资,无论是买股票,还是基金,影响的主要是持股数量,对投资标的价格并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标的价格从1元涨到2元,不管是1万还是1亿,都是翻倍。
所以理论上,1万还是1亿,投资方法可以是一样的。
然而资金量大小,在实际投资中,却是完全不一样。
1万元的时候,可能什么热门追什么,怎么激进怎么来。50万的时候,2%的涨跌就是1万元。以此类推,5000万的时候,2%的涨跌就是100万。
一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从5000万到10亿,同一交易策略不太可能自始至终;若真这样做了,大家也可以脑补一下结果。
用基金公司人士的话来讲,摆在“迷你”基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规模持续萎缩被迫清盘,另一条是搏一把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基金或许能因此起死回生。从这个角度来看,“迷你”基金为了追求收益“铤而走险”的赔率其实很高。
所以,与其想方设法去寻找“逆袭”的基金,不妨精选长期业绩靠谱的基金,然后“躺赢”。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