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君常常被问到某些基金业绩好,为什么没人提?相信大家也会发现,有些基金业绩好,关注度却很低,缺少支持的声音。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有三种劝退原因。
好的产品和好的营销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营销领先产品太多,后果就比较严重。
某A公司前些年互联网营销做得非常好,一时间迅速成为各家基金公司学习的榜样,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当时宣传效果非常好,只依托互联网平台销售就能有当时那个基金规模,是很多人之前难以想象的。
不过这几年当初力推的基金业绩持续低迷,之前说得多好听,现在看看就有多讽刺,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受此影响,差评追得很紧,想有所发展就比较难。
大概同期,还有一家基金公司B业绩超好,在渠道力推,当年最靓的仔,然而好景不长,18年业绩遭受重创,让渠道焦头烂额。渠道至今“梦魇犹存”。
有一些基金公司有多次崛起的机会,但是每每自毁长城,就会彻底失去大家的信任。
某C公司,成立以来每轮大小牛市,都能拿得出业绩很好的权益基金,然而每一次留不住人或者人还在业绩崩了。频繁的人员变更,很难得到渠道和投资者的信任,这种信任的修复需要很长时间。
某D公司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虽然发展屡有波折,但是业绩总能不错,可是一到熊市就随着人员的流失打回原形,这就很难得再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了,就算基金经理整体换了一茬,新的基金经理整体也还不错,投资者的心里阴影还在。
很多投资者现在根本不看中小基金公司,过半“功劳”都要记在这两家基金公司身上。
还有一些基金公司得不到关注,原因就出在自己身上:
比如某E公司,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择时”的形象,又让基金经理管理了太多的产品,而且各种产品差异巨大。这两点让人很难看透产品,也会有很不稳定的感觉,自然就很少会得到支持。
还有一些基金公司压根就没打算做零售,所以透出的资料就很少,即便是“自来水”,也很难去透彻了解产品,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自己都没看到什么东西,还能有什么产出。
不同的基金公司发展策略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会在意零售,既然人家不想让普通投资者了解,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