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网
牧野网

稳健收益高的理财方式,买增额寿险怎么样?

admin 2 0

稳健收益高的理财方式,买增额寿险怎么样?-第1张图片-牧野网

最近半年,我在琢磨一件事情:

要不要把一部分短期用不到的资金,从银行理财里取出来,换成增额终身寿?

最终,我确定了这个想法,并且付出了行动,于上个月月初,买了15万的增额。

这个想法,我也跟身边的朋友交流过。

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会觉得这个想法有点奇怪,但是聊完之后,又觉得还挺有道理。

我想了很久,决定写文章分享一下,咱就当聊天了。


首先交代一下,我有这个想法之前,大概的理财情况。

我妈是个做事比较周全的人,从小教育我,过日子一定要有规划。

在她的耳濡目染之下,我自己的理财意识,觉醒得也比较早。

从上大学开始,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每一笔收入、花销,都习惯性的记账。

这个习惯坚持到现在,让我对自己的财务情况非常了解。

(记账真的是个好习惯,实名安利!大家可以试一下)

大一暑假,我去工厂做暑假工,赚了大几千,就琢磨着怎么才能钱生钱。

无意之中接触了P2P,开始尝试投资。

这么多年,买过P2P、股票、基金、各种债券,打过可转债,玩过港股打新,也投了不少银行理财。

早期我的投资风格比较激进,非常看重收益。

导致投资的资产类型非常单一,基本上赚的钱全扔到P2P里面。

2018年那会儿,P2P平台接连暴雷,对我的打击很大。

当时就反思,为了10%的收益,冒那么大的风险,一旦暴雷,本金得多少年才能赚回来,实在是不划算。

从此变得有点保守,开始追求安全性。

加上我的工作越来越忙,没那么多时间研究市场,关注投资信息。

所以过去这三四年,我高风险的投资,其实占比不算多。

投资股票基金的钱,差不多只有20%。

觉得自己毕竟年轻,还承担得起风险,也想要一点更高的收益。

但是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我不是一个很有投资天赋的人,市场也确实很难预测。

很多次不知道为什么某只股票突然暴跌,也不知道为什么某只基金突然暴涨。

比如说去年,我基金赚得还不错,今年一过年,行情就急转直下,我买的很多基金到现在还在亏损,看不清后续的行情,不知是该及时止损,还是果断抄底?

所以这部分投资,我控制了比例。

赚了那是意外之喜,亏了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还有20%左右的资金,我买了一些债券。

相比于高风险的股票基金,债券的风险相对可控,收益也往往比银行理财高一点。

但毕竟还是有风险和波动,所以也没买太多。

我真正大头的资金,基本都放在银行里了,尤其是银行理财,占比得有50%以上。

我还挺喜欢买银行理财的。

虽然收益不高,但是感觉又安全又灵活,购买和操作都很方便。

招行有款理财产品,叫做聚益生金,之前收益还可以,一年期的收益有4%,半年期的收益也有3.8%。

我之前每个月买一笔,这样半年或者一年之后,每个月都有一笔钱到期,就不用担心哪个月出事,临时要用钱的情况。

还有10%左右的资金,我就放到了余额宝里面。

作用就是满足日常的生活开销,顺便给手里存点活钱,怕万一有事要用。

虽然余额宝的收益一直在降,但是也没办法,谁让它又安全又灵活呢,所以收益再低,我也只好忍着。

以上,就是我之前大概的一个财务规划。

说实话,过去几年我觉得这个布局,还挺科学的,很符合我个人的偏好。

毕竟不用怎么花心思,整体风险性也不高,就这么安安稳稳的攒钱,等自己慢慢变富,就挺好的。

但是今年年初,我发现我这个投资逻辑有个问题。

银行理财的占比太多,忽略了银行理财安全性下跌、收益率下跌的趋势。


说银行理财安全性下跌,是因为资管新规要落地了。

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4部委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

明确要求,所有的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 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资管新规最后的整改期限,就是今年年底。

所以说白了就是,今年年底整改结束后,我们买的银行理财就不能保本保息了,如果出现投资亏损,风险需要自己负担了。

之前咱们在银行买理财,万一出点啥事,银行还是会给兜底的,好歹不会亏了本金。

但是以后,这种做法就不允许了。

大家别慌,咱们如果买的只是R1、R2级别的银行理财,暴雷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2.55万只,其中只有1173只产品,曾经发生过跌破初始净值的现象。

到了6月底,只有139只理财产品,仍低于初始净值,只占当年总产品数的0.54%。

所以从比例上来看,银行理财大概率还是安全的。

但是我这心里,多少有点失望。

之前虽然知道,银行理财不等于银行存款,但是在内心深处,我非常相信银行理财的安全性。

一想到以后买银行理财,既要关注风险等级,还要看它的底层资产投向了哪里,还得关注理财产品的净值变化,就觉得有点头疼。

其实有点风险也不算啥,毕竟概率低,倒霉的应该不是我。

但是收益率下降,就让人有点心疼了。

我这几年买银行理财,就感觉收益越来越低,尤其是最近一年,变化非常明显。

就在前两年,还有年化收益高达5%的创新型银行存款。

一年前,聚益生金的收益还能有4%。

可到了今年,收益竟然只有3.5%,有的时候甚至只有3.2%。而且收益这么低,还经常没额度。

知道收益率下跌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是这下降速度有点快啊。

按照这个速度,过不了几年,我买的银行理财收益肯定会越来越低。

这时候再回头看增额终身锁定3.5%的复利,就越看越香。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重新盘点了一下自己的收支情况。

发现我现在的储蓄里,有一部分资金是未来五年,大概率用不到的。

那么,我能不能把这部分短期用不到的资金,从银行理财转移到增额终身寿里面呢?

分析一下这两个理财方式的优缺点。

银行理财的优势是:

1、更灵活。存个半年或者一年就能拿出来,资金流动性很好;

2、短期收益更高。现在还是有一些理财产品,收益可以做到3.8%-4%,虽然是波动收益;

3、没有回本周期,增额投进去之后,要四五年才能回本,银行不需要回本,直接就是纯赚。

增额的优势是:

1、更安全。增额的收益直接写进合同里,而且作为保险,安全性很强,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后,安全性是不如增额的;

2、收益确定。3.5%这个收益不算高,也不算低,我可以接受,如果能够一直保持,在未来收益下跌的大趋势下,还是很有优势的;

3、复利增值。复利折算成单利的话,后期收益是会更高的,比如存30年,折算成单利就是6%以上。我虽然可能放不了那么久,但是存个十年以上,单利4%-5%,也挺香的。

反正琢磨来琢磨去,越想越觉得,拿短期不用的钱去买增额,还是挺好的。

后来,我又算了一笔账,算完账之后,真的心动了。

我购买的某款银行理财,年化收益是3.5%。假设未来30年收益都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拿它跟某款增额对比一下。

稳健收益高的理财方式,买增额寿险怎么样?-第2张图片-牧野网

投保的前5年,增额还没回本,这个时候银行理财的优势很明显。

投保第10年,增额以微弱优势跑赢了银行理财。

投保第15年,增额的优势开始扩大,10万本金,已经多了1.4万的收益。

再往后,优势越来越大。

投保的第30年,10万本金,买增额比买银行理财,多了7.3万的收益。

其实,这个对比是不公平的。

因为这个计算,没有考虑银行理财收益下降的情况。

也就是说,即便银行理财收益不下降,由于增额是复利增值,未来也会赚的更多。

而未来大概率银行理财的收益会下降,收益这个决策,会让我在未来,享受更多的优势。

那既然这样,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所以11月初,我的银行理财到期之后,就买了两笔增额。

我买了两份增额终身寿,分享一下投保思路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个调整还有一些其他好处。

比如说,节约了一些时间精力。

因为增额把钱存进去之后,就不需要再操心了;

而银行理财每次到期之后,我还得重新挑选产品,从本金回款到重新投资,还会有资金的闲置期,会浪费好几天的收益。

再比如说,增额后期的灵活性更高。

一旦回本之后,增额里面的钱随时可以部分领取,剩余的钱还能继续增值;

而买银行理财,在这笔理财到期之前我是不能取出来的,如果强制取出,几乎就没有收益了。

还有,保证了我对资金的控制权。

增额这类资产,只有投保人有资格减保取现,确保了我对资金资产的控制权。

如果不幸身故了,这笔钱也会给到我指定的受益人,可以避免财产纠纷。


最近我又反思了一下。

觉得这个投资逻辑,虽然适用于我的情况,但还是有条件的。

第一,一定要用短期花不到的钱。

毕竟增额回本慢,前期不能动,而银行理财投资周期短得多。

第二,增额还是更适合解决中长期存钱的问题。

因为它相比于年金,回本更快,二三十年内的收益也更高,使用场景也更加灵活。

但是如果是做养老金,那么养老保险还是有独特优势的,毕竟养老保险可以做到活多久领多久。

如果寿命比较长,长期的收益也比增额要高一些。

总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不同的产品类型,有不同的优势和缺陷,投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能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我还挺好奇,大家是怎么规划个人资金的?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