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馆里,一位大侠酒足饭饱后,扔下一锭银子,携美潇洒离去。”这样的情景,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这时,细心的观众难免会心生疑问:古人真的这么有钱吗?还是一顿饭就值这么多银子?
其实,我们大家都被误导了,在古时候,任何朝代也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除非那个人家里有矿,他还得是个败家仔,一般人是不会这么花钱的。
那么,古人究竟是怎么花钱的呢?“讲历史的王老师”在他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一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们就结合书本,来看一下古人花钱的真实情况。
◆银子的价值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的银子能值多少钱。
我们知道,古代的度量衡和现代的不一样,明朝和清朝时期的一两大约是现在的37克,现在的一克银子约合3.5元,这么算下来,一两银子放到现在就是130块钱。
当然,这样算是衡量不出古代银子的购买力的,我们还要考虑到古代银子的稀有度,物价等诸多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古今都有的商品作为中介,去衡量一下古代银子的购买力。
我们就拿宋朝为例,那时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是铜钱,一枚铜钱是一文,一两银子合一千文,也就是一贯钱。所谓“腰缠万贯”,就是形容这个人非常有钱,其实,当时的一贯并没有一千文,最多也就七、八百文,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我们知道就行了,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就还当它是一千文来算。
当时的米价是六、七百文一石,一石约合现在的118.4市斤,现在的米价大概是三、四块钱一斤,这样算下来,一两银子大概合现在的700元。
按照这样的算法,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出,明朝一两银子约合1000元,清朝约合300~700元。
知道了古代的银子值多少钱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古人怎么花钱。
◆怎么去花银子
古代人用的银子分为银锭和碎银子两种。银锭,也就是俗称的“元宝”,一般它的规格有十两和五十两两种。
我们还拿宋代来举例,一个十两的元宝约合七、八千元钱,五十两的就将近有四万元了!现在,你就知道了,扔下一个元宝就走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实际上,古代的元宝主要的用途是储蓄和大宗支付,古人们平常用的都是一些散碎银子。
碎银子有大有小,没有什么规格,也就是说没有“面值”,那么,这样的银子,怎么去花呢?别担心,古人自有办法。他们一般都会随身携带两种工具,剪子和戥(děnɡ)子。
戥子就是一种小称,精确度极高,可以精确到厘,也就是31.25毫克!花钱的时候就用剪子剪下适量的银子,然后用戥子来称。
另外,剪子还有一个功用是“鉴伪”,就是把银子剪开后,可以看银子里面有没有掺假,断口有没有含铅等。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古代银子的购买力和怎么去花钱,那么,就让我们去下一顿馆子吧。
◆吃顿饭要花多少钱
我们接着以宋朝为例,普通人下一顿馆子是用不了一个元宝的,那么,在到馆子里吃一顿饭究竟要花多少钱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你下的是什么馆子。和现在一样,最便宜实惠的就要数路边的大排档了。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街头的一些小吃,像什么煎鱼,鸭子,粉羹之类的,每份只卖15文钱,也就合今天12块钱左右,也不贵吧。
还有一些农村的小馆子,两三个人吃一顿,也就花个七八十块钱,再高档一点的饭馆,就要差不多三四百块。如果是奢华的酒楼就不一样了,一顿酒席下来得五千文以上,合现在4000块钱吧。宋徽宗时期,在东京汴梁专门为达官显贵所设的高档酒楼里,官员们的一顿宴请就要花个万文以上,合现在也要1万块钱了!
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比不得的。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大概知道了古代一两银子约合现在300~700元,古人们花钱是要用剪子剪、戥子称的,下个饭店花的钱倒和我们现在差不多。
然而,我们这样的算法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古代人花钱的真实情况。因为物价还会收受到很多外界因素影响,比如丰收、歉收、灾害、战乱等,所以,只能是作为一个参照,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罢了。
知道了古人是怎么花钱的,那么,古代没有银行,他们如果有了多余的钱怎么存储呢?毕竟,古人也不能老做“月光族”吧,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期来讲。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