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的文章:2个好用的市场指标,有很多朋友说看不懂。
今天来详细说说第一个指标:货币信用分析框架。
货币信用分析框架由2部分组成,一是货币,二是信用。关于货币和信用的一些概念及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可以看看瑞‧达利欧出的视频「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这个视频是比尔‧盖茨强烈推荐的,同时瑞‧达利欧是桥水基金创始人,也是畅销书「原则」的作者,这个背书很厉害。
一、货币
先来说说货币,简单说,就是市场上钱的数量。而数量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的。
货币政策有5个阶段,分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每个阶段的词语表达的是一个区间。
关于货币政策,对我们来说,也别想这么复杂,就记住一个,政策目标是「由松到紧」,还是「由紧到松」。
那如何实现货币政策「由松到紧」,还是「由紧到松」呢?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
以宽货币政策为例,宽货币政策是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时,买进政府债券,对外投放货币,增加市场货币流通,促进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规模,降低利率,促进投资的发展,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抵抗衰退的措施。
反之,就是紧货币政策。
二、信用
货币政策的目标或初衷只有两种情况:松(宽货币+宽信用)、紧(紧货币+紧信用)。
政策的实现,会有一系列传导的过程。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主要目标是以调控货币,而信用宽紧的实际效果是依赖于市场自发形成。信用派生状况的实现要依赖于社会杠杆主体和商业银行。有可能会导致政策和现实的错配,形成宽货币紧信用和紧货币宽信用的状态。
信用宽紧的判断指标有3个,分别是M2(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和社融增速。M2、信贷和社融总量增速上行,为宽信用;反之,则为紧信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M2和信贷增速背离的情况。出现背离时,结合使用M2和社融同比增速,互相印证为佳。
三、货币信用分析框架与大类资产价格变化关系
在今年6月份的富国权益分享会,唐总抛出了这张货币信用分析图:
对于股市来说,在第一象限(宽信用宽货币)股市的牛市概率为80%,在第三象限(紧信用紧货币)股市的熊市概率为100%。债券和大宗商品就不细说了。不过不知道这张图的统计数据是基于什么时间段的。
公众号「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基于2002-2015年国内股票、债券和大宗商品也统计了一个货币信用分析图:
和唐总的图有些差异,误差应该主要是统计数据的来源与时间段导致的。不过不影响我们对统计结果的一个定性分析。
从上面两张图来看,对债券来说:
宽货币宽信用和紧信用紧货币,债市牛熊未定。
宽货币紧信用,债市牛市。
紧货币宽信用,债市熊市。
具体原因是融资需求与资金供应意愿的相互关系。
对股市来说,货币的目标决定了股票的估值,信用的现实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这种双维度组合决定了股票指数的变化。
紧信用紧货币,股市100%熊市。宽信用宽货币及紧货币宽信用,股市大概率牛市。宽货币紧信用大概率熊市。
宽货币的逻辑是货币宽松有助于提高股票估值,宽货币相当于间接提升了PE。依据股价=EPS*PE,在EPS不变的情况下,PE提高,股价提高。
宽信用的逻辑则是信用扩张→需求增加→企业利润上行→股价上升。
四、目前我们身处何处
货币方面,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个信号很明确,属于偏宽松的zc。
我们再来看看信用方面,社融增速从下降态势转向平稳,属于紧信用程度变松了,11月份数据还没出来。M2增速由下降态势变为平稳向上,属于紧信用向宽信用过度。可以认为信用方面,比前半年要松了。
同时,CPI和PPI剪刀差收敛,中下游盈利能力修复。
过往历史不代表未来,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重复。
投资没有百分百确定的事儿,但可以做大概率正确的事。货币信用分析框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大概的指引方向。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标的仅做展示,据此进行买入卖出的,后果自负。切记切记。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