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天天刷抖音的墨墨。
最近,总是刷到保险内容。
掐指一算,我也被大数据了。
比如说最近,每晚雷打不动的刷到XX保险的1元保险广告。
主播跟打了鸡血似的,叭叭叭讲足几个小时。
“只需1元,撬动600万保额”,这句广告尽得阿基米德真传啊。
但真的是这样吗?
墨墨盘了3大坑,你们看!
坑点1:首月1元≠每月1元
类似的当咱还上得少吗?
0首付?首月免费?会员首月1.99?
当你选择了首月1元的时候,也被迫选择了每月自动扣款。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我知道啊,我看到XX保险写明了每月12.6元起。
那就是你不懂保险了。
以医疗险为例,
姑且不说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不一样,年龄不同,保费都能差出一大截子。
“首月1元保险”的背后,第二个月就会根据实际年龄测算,年龄越大,保费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了第二个月,甚至被默默扣款了好几个月后,才发现:怎么每个月被扣了100多甚至200多?!
这就完了?
没呢。
更丧心病狂的是,平台还会开通自动续保。
于是,铁打的冤大头,流水的银子,哗哗哗……
本想薅个羊毛,结果被割了韭菜。
宝,能不能答应我:白嫖这事,以后想都别想。
坑点2:健康告知
看过墨墨前两天发文的小伙伴,应该对我说的那个“健康告知”还有点印象,对吗?
没看过的直接跳转你买的保险,为什么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都知道,买保险的第一步是健康告知,投保人要如实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
你要不符合健康告知,保险公司是不接受投保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网上买1元保险的人真的会看健康告知条款吗?
就算看了,真的能理解那些生涩的文字组合的真正含义吗?
最后,大概率是随便糊弄填个“否”,然后进入支付1元的环节。
更何况,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提醒,你连“健康告知”在哪儿,都不一定留意得到。
没有健康告知的保险,就是耍流氓。
一定要谨记啊!
没出险,这样的保险买了也白买。
出了险,这样的保险买了也不赔。
反正就是玩~
你要想心里好受点,可以当是扶贫。
可有穷的保险公司吗?
坑点3:隐私泄露
如果前俩坑你都没踩,刚刚好就买了一个月的保障,然后退保。
是不是心里还挺得意的?
毕竟,白得一个月保障。
墨墨跟你说:没那回事。
资本家看重的才不是你那1块钱。
用1元钱就套出了你的姓名、电话、年纪、身份证号等信息。
再往后,你就会不断的接到骚扰电话,沦为大数据的一个分母,成为平台推送的一条精准数据。
现在做个信息流投放广告,人均获客成本还好几块呢。1元的精准意向用户,这买卖好划算呀。
你觉得是你赚了还是平台赚了?
更何况,你以为的一个月保障根本也没落实。
医疗险是有等待期的,一般在30-90天之间。
就算我们按最短的30天等待期计算,你首月1元购买后,整整一个月都是等待期。
这期间,比方说你刚好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毛病,需要住院,你花1元买的这份医疗险可以有理有据的拒绝你:对不起,等待期内,不保。
标准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写在最后
墨墨自己也是一名保险行业的从业者,冒着被同行报复的危险给你们科普这些行业套路,我图啥?
因为墨墨认为保险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意义重大!这和保险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无可否认,行业是有乱象,但在墨墨看来:都是小概率事件。
可偏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无论是行业还是从业者,都或多或上的被戴上了有色眼镜。
墨墨不止一次告诉过大家,保险的监管是很严格的。
像是这种打着1元甚至0元幌子诱导用户的行为,保监会不会坐视不理。
比如去年年底,保监会就在官网上严厉通报了安心财险、轻松保、津投经纪、水滴保等四家平台违规的平台。
行业在不断进步与完善,墨墨相信时间和专业会证明一切。
还是那句话,保险是个有门槛的产品,不懂别买。
如果确实有需要买,一定要弄懂后再买。
这当然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帮助。
不然,保险规划师是做什么的?不就是在线等你提问的嘛,可你偏偏视而不见。
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
这点原则,墨墨还是笃定的。
来呀~
还是那句话
墨墨的唠嗑专用通道
总是大门敞开
佛系科普~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