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网
牧野网

保险不合适怎么处理?购买保险不想买了怎么解决?

admin 36 0

最近遇到朋友咨询买了不该买或者不合适的保险,该怎么办呢?


“一份保障型保险,但是保额低,保费却很高的重疾险。”

“一份理财型保险,无保障,收益低,却要缴纳几十年的分红险。”


想退吧,又有高额的退保损失,心有不甘;

不退吧,又觉得这保费继续缴纳下去没有意义,而且占了家中的财务资源,

真正想买点保障又捉襟见肘。


首先在犹豫期内退保,是0损失,一般都是15天的犹豫期。


超过犹豫期后退保,就有损失了。

很客观的跟大家说,退保损失是很难减小的,

所以投保之后过了犹豫期越早退保,你的损失比例越高。


但很多朋友不清楚为何损失这么大?

明明我交的钱那么多,凭什么退回来就那么点儿呢?


原因有三:


  • 一是保险公司卖保险是有成本的,比如中介费、给销售人员佣金、运营费用等等,这都是已经给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了,而且主要都集中在投保的前几年,所以越早退,损失率越大;

  • 二是退保前保险公司给你提供了保障,这个也是有成本的,是不能再还给你的,因为保险本质就是互相帮助,可能你的保费已经用于赔付了;

  • 三是某种意义上讲,保险公司就是希望用高损失让你断了退保的念头,帮你强制继续这份保障。所以投保之后越早退保,你的损失比例越高。


那遇到过了犹豫期,又想退保的情况,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子

试着用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许答案自然就有了。

栗子一: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假设现在你已经花50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50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50元。这50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这已经花出去收不回来的钱,在经济学中被称之为“沉没成本”


保险不合适怎么处理?购买保险不想买了怎么解决?-第1张图片-牧野网

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栗子二:成本与成本大不同

一位年薪10万的小职员小张,决定辞职,开始做起快餐店生意。第一年下来,年收入15万,刨去各项成本10万元后,净赚了5万元,小王很是高兴,可是,在经济学者眼中,他却亏损了5万,为何?因为小王为了赚到这15万,付出的不仅仅是10万元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还有曾经一年10万的收入,这也是一项成本,叫“机会成本”


小王眼中的成本是会计成本:10万

净利润:15万-10万=5万

经济学者眼中的成本却是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0万+10万(工作的年薪)=20万

净利润:15万-20万=-5万


保险不合适怎么处理?购买保险不想买了怎么解决?-第2张图片-牧野网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称为“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沉没成本告诉我们,遇到损失,要及时止损;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多思考未来可能造成的损失。


问题保单,怎么抉择?


● 保单的沉没成本是什么?

一份保单,当你从投保的那一刻开始,享受应有的保障后,剩下的就是现金价值。

已经付出的保费减去现金价值就是退保损失,也就是沉没成本。

无论你继续缴费还是停止缴费,都是已经不可收回的成本。


保单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你未来继续要缴纳的保费以及它们可以创造的收益,就是保单的机会成本。


比如,那种有一定保障,但是保费与保额非常不匹配的保单,请去评估。


如果重置一份相同保额的保险产品

是否能更好的满足你的保障需求?

是否能节省保费?

节省的保费是否能创造更好的收益?

如果能,也可果断忽略沉没成本。


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不是已经覆水难收的沉没成本,而是着眼未来,去评估机会成本。这种思考方式,不仅仅适用于不匹配家庭实际需求的保单,也适合于生活中其他很多决策。


最好的选择,是在投保之前做好规划,分析好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匹配适合自己和家庭的合适保险。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