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公募基金迎来大爆发,连中央电视台都专门做了系列纪录片《基金》。
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全行业规模突破25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9月末,资管行业的第一名银行理财,市场存续的规模则缓慢增长到28万亿。
多年前我离开行业的时候,公募基金的规模是3万亿,银行理财的规模是10万亿,那时候还觉得公募基金想当老大的日子遥遥无期。
按照现在的趋势,我觉得市场再给力一点,明年就能见证公募基金规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的历史时刻了。
整体趋势是这样,我们看细分,今天先给大家梳理一下ETF。
一、总体趋势
11月份权益类ETF规模首次突破万亿,截至12月27日,已经达到1.39万亿,相比年初增长了25.98%。
从发行数量来看,今年新发了263只ETF基金,总数达到631只,数量上一年暴增71%!
总的来看,跨境型ETF和规模指数ETF份额增长明显。
跨境型方面,大头都是丐帮们做的贡献,中概互联单只基金规模就增长了868.21%,再加上一批聚焦香港市场的基金。
当然,主题、行业ETF也有不少增长。
看具体行业,医药类ETF份额增加最多,其次是消费。
这就有点意思了,医药和消费今年被锤了不少,份额的增长可能更多是大家补仓助攻的。
收益率上的表现,今年是周期大年,所以能源类ETF相当猛,排在第一的煤炭ETF大涨58.44%。
具体到某只基金,百亿ETF仍然是市场中的神话。
截至2021年12月27日,只有24只权益类ETF规模超百亿,华夏上证50ETF仍然是存量的王者。
在ETF领域,华夏基金还是绝对的扛把子啊。
二、规模指数ETF
宽基ETF今年以来表现分化明显,在周期和新能源的带领下,中小盘更为强势,中证500和创业板取得了亮丽的收益。
而上证50代表的大盘股则收益不佳。
双创基金则是因为发在高位,没分享到中小盘股的红利。
从规模来看,传统的几大宽基优势地位难以动摇,不过新生代宽基的生长速度则越来越快。
科创50ETF去年年底上市,经过一年多的角逐,华夏基金已经领先了一个多身位。
其科创50ETF规模差不多是其他几只的总和。在赢者通吃的ETF圈,想要超过它不容易。
今年新出的两大宽基就竞争激烈了。
抄外资作业A50ETF,华夏一路领先,易方达则在身后不远。
双创基金作为新兴成长的代表,易方达在这方面占据第一,华夏同样不远。
三、主要行业、主题ETF
这里业绩更是天壤之别。
新能源板块红彤彤一片,半导体稍微逊色一些,但同样令人羡慕。而另一端的消费、医药则是绿油油。
分赛道来看,证券行业因其高弹性,吸引了一大波追随者,盘踞了两只200亿级的ETF基金。
同样是金融板块,银行就没那么大魅力了,华宝的银行ETF一度突破百亿。
半导体板块,两只芯片ETF排在前列,虽然名字一样,但是因为追踪的指数不同,所以今年业绩有点小差异。
华夏的芯片ETF在规模方面也领先一筹,就是规模竟然比年初少了,大家这是入袋为安么?
新能源方面,相关ETF表现都不错,规模也是大幅增长。
规模排名前列的基金中,华泰柏瑞的光伏ETF更为吸睛,另外两只新能源车主题基金同样不俗。
医药和消费规模方面就比较有意思了,尽管今年收益不佳,但是规模暴增,看来大家还是喜欢抄底啊,越抄越低。
四、策略、跨境等其他类型ETF
最扎眼的还是跨境型的基金,美股指数基金YYDS,真香。
中概股相关的基金真是好绿,但是规模增长方面不输人,不管是中概互联还是恒生科技,大家还是狠命地抄底,现在估计都已经怀疑人生了。
五、基金公司
我们都知道ETF更多考验的是公司能力,相对来说,规模也是实力的象征之一。
在非货币ETF方面,华夏基金以2141.89亿遥遥领先,易方达、国泰、南方和华泰柏瑞紧随其后,成第一方阵。
不过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竞争这几年相当激烈,每年排名都不太一样。
不知道后面谁能够跟其他家拉开差距,开始挑战华夏基金。
从基金公司这两年对ETF的重视上来看,你追我赶还是非常激烈的,每次一个新的创新产品出来都打得头破血流。
六、结语
最后,说说ETF发展对我们投资者的好处吧。
ETF是被动型基金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人为干预比较少,管理费低廉,一直是不少投资者的最爱。
作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参与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线越丰富,我们可选择的也越多,参与资本市场的方式也可以更灵活。
还有个别的细分行业,因为行业集中度特别高,ETF可以不受“双十”规定的限制,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ETF是小白投资者适应市场、感受市场试错成本最低的一个产品。
我认识相当多的朋友,最初的起点都是定投宽基指数、定投ETF,最终跑赢了通胀,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要很感谢理财师们对被动型基金、对ETF的科普,也要感谢基金公司在这条产品线上作出的贡献和创新。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