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份,往往是新基金发行的密集期,“开门红”嘛,比较吉利,但今年不一样......
据数据统计,2022年1月份发行了122只“开门红”基金,但好像募集情况不尽如人意
不仅没有去年的“日光基”,反而还出现了一些单日募集只有“个位数”的“冷门基”,就连明星绩优基金也不例外。
因为“生意惨淡”,所以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就纷纷出来进行了“自购”....
截止到11日已经或计划进行基金自购的公司至少有6家,合计自购金额超3000万元。
那么导致新基发行受挫从而发生“自购”这种情况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投资者要不要跟??
1.市场的影响
自开年以后,连续几个交易日的下跌,让投资者跌麻了,自然对新基的期待值也就没这么高了,大多持观望的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去年的结构性行情,几个热点题材来来回回地炒,让大多数基民都没赚到钱,对于未知的新基金,更望而却步了。
还有就是不少基民手中还持有医药、互联网的基金,一直在亏钱,从轻仓补成重仓,也没这么多的资金来买新基金了,选择躺平。
2.流动性不好
今年发行的新基金比较多的是有封闭期或持有时间比较长的产品,少则60天,多则1~3年,流动性不好。
例如方正富邦泰利12个月持有 、兴证全球合衡三年持有和银华心兴三年持有基金等等...
虽然有期限持有条件的基金能让我们管住手,避免追涨杀跌的情况出现,但如果在去年的这种行情中买到医药主题或者没买对热点,则会造成亏损或者盈亏相抵,让这笔资金做了“无效投资”。
所以这种有封闭期、持有时间限制的新基金就变得不太“可爱”了,我们更喜欢流动性好的基金
3.买旧不买新
买基金有一句老话,就是“买旧不买新”,因为老基金有历史业绩的支撑,虽然不能代表未来趋势,但继续优秀下去的可能性会更高~~
而新基金由于未知的因素太多,加上基金经理和新基金的“磨合期”,难免会下跌,大家更偏向于熟悉的老基金~~
当然,并不是说新基金不受欢迎,毕竟“日光基”还是有不少的。
但是,你回忆一下,这些“日光基”的基金经理是不是都是那些业绩优秀且有名的大佬,例如前说过的“固收+”基金大佬----曾刚
虽然此次发行的新基也有业绩优秀并且有名的基金管理在管理,但综合以上说的市场影响和流动性,消磨了大家的投资热情,遇冷是正常的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发生自购的情况一般有两种:
一是市场情绪低迷时,通过自购缓解负面情绪,也可以防止大规模赎回带来的踩踏以及规模快速缩减,同时也可以低位加仓、储备弹药
二是新发基金时,通过自购为自家产品背书,也可以达到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投资者跟买的目的
而此次发生的“自购”自然也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开年后市场的连续下跌,基民投资情绪不高,所以新基遇冷,基金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自购表明了要和基民共同进退,可以一定程度增加基民的信心。
基金自购虽然能体现基金公司对他们产品的信心和我们投资者共同进退的决心,但一只基金赚不赚钱还是要看市场行情、基金经理对市场的敏感度和调仓能力,单单一个“自购”可不能作为我们买基金的一个依据啊
所以,如果大家是因为基金经理的“自购”而买基金的话,我是不建议的。
我们作出买这只基金的决定应该是有逻辑支撑的,例如这只基金的历史业绩很不错、最大回撤也小,比较稳...
或者是这只新基金的基金经理历史回报很高,平衡型的投资风格也跟我的理念契合....所以我选择这只基金
最后,希望大家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系统,作出的投资决策都是有逻辑支撑的,这样在面对市场下跌时心里才不慌,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