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基长收到了粉丝的留言,想要了解场内基金折价率的问题。

刚好近几天,基长发现基金公司发公告的频率有点高,都是在提示大家要注意场内基金溢价的投资风险。
而且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之前火热的QDII基金了,还包括了债券指数基金,说明场内基金的溢价问题越来越普遍了。


据基长了解,很多人跑去玩场内基金,仅仅是看了某一篇帖子《我如何利用场内溢价套利,赚到了XXX元的》。
他们看完之后心动不已,感觉打开了赚钱的新世界,直接就冲进去了,也不管适不适合自己。
基长甚是无奈,还是决定跟大家科普一些
场内基金溢/折价
的知识。
这篇文章没办法帮你赚到钱,但是很有可能让你避免亏钱。
首先,我们要了解第一个知识点:
场内基金vs场外基金
。
这个“场”,一般指的是交易所,也就是大家买卖股票的地方,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沪市)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
如果我们把基金理解为一件商品,那么商品的生产商就是基金公司。
而销售商就是我们平时接触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独立基金销售公司等等,它们类似于超市的角色,只销售基金,不“生产”基金,统称为代销平台。
所以,我们如果是在代销平台买入的基金,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从生产商——基金公司手里买入。
“场外交易”
指的就是在基金公司官网以及这些代销平台申赎基金。

如果把“场外交易”理解为一手市场,那么“场内交易”就是二手市场。
投资者A在基金公司(生产商)那里买到基金份额后,可以拿到证券交易所买卖转让给投资者B,交易过程就跟股票一样,会有实时报价。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基金都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一般只有
封闭式基金、LOF、ETF、分级基金和货币基金
才可以。
“场外交易”的本质是跟基金公司进行交易,而“场内交易”是跟其他投资者进行交易。
场外交易的价格,是交易日结束之后计算出来的基金净值。
净值的高低取决于基金持有的资产价格,反映的是这只基金的真实价值。
前面我们提到,场内交易有点像股票,具体的价格是实时波动的,总的来说会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
场外基金的净值
,另一个就是
供给和需求
。
基金份额的“供给方”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基金公司,另一个是已经买了这只基金的持有人。
如果是
封闭式基金
,在封闭期内基金公司不再“生产”基金,那么在交易所内,“供给方”只有基金的持有人。
如果是
开放式基金
,一般情况下,我们想要跟基金公司买入多少份额,基金公司都会同意的,相当于是无限量供应。
这时候,投资者就可以跟“生产商”基金公司买入基金份额,然后拿到场内去交易,市场就
不会出现供不应求
的情况。
但有些情况下,基金公司进行限额申购,甚至暂停申购,如前段时间的QDII基金。
一旦基金公司的供给被切断,如果基长想要买入基金A,那就只能到基金A的持有人手里购买。
如果跟基长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想要卖出的人很少,基金A的价格就会不断被推高,就会出现价格比场外基金的净值还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就被称为“
溢价
”
。
溢价率的计算也很简单,
溢价率=(基金交易价格-基金的最新净值估值)/基金的最新净值估值*100%
。
反过来,当跌到比场外基金的净值还低的时候,就是
“
折价
”
。
说一下为什么基金公司要“苦口婆心”提示大家场内基金溢价的风险。
场内基金溢价率高,意味着基金的“价格”已经
严重偏离
它本身的“价值”了。
在场外,基金A只值100元,你却在场内交易所用140元的价格买下了。
我们可以看到,一只基金溢价率越高,投资者亏钱的风险就越大,这跟我们买基金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为什么基长不写一篇类似教大家如何通过场内基金套利赚钱的文章呢?

说实话,这样的标题更加抓人眼球,阅读量也更高。
投教的路很难,但基长会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一直以来,基长推荐大家选用基金作为理财投资的工具,是因为基金投资的理念是
选好基,买入之后坚定持有
。
在这个过程,我们不用天天盯盘,不用花很多时间精力琢磨研究,同时还有很大概率获得不错的收益。
而选择套利的方式,投资理念完全变了。
我们要跟对手博弈,不仅要学习很多专业的知识,还有经常盯盘,找到好的买卖点。
最关键的是,赚到钱的只有极少数,因为这是一个输赢的游戏。
赚钱的方法有很多,选择耗费精力少、盈利概率高的那一条方是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不构成推荐、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客观冷静,量力而为。基金、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基金、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