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打开电脑,发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
各种财经媒体和财经大V,都整齐划一地吹票港股要涨。
今天开盘,果然港指和A股分道扬镳,恒生涨2.7%,沪深300跌了1.47%。
更夸张的是,一批场内的港股指数基金,集体溢价涨停了。
前两天我们其实已经聊过钱涌向港股的事(戳这里),但既然港股这么火热,我们也进阶一下,聊聊港股的三股势力,和当前上涨的逻辑。
港股成立一百多年,经历过几次大的变迁,现在市场里的股票可以分成本地股、中字头、新经济这么三股势力。
本地股指的是在港上市,业务也在香港的公司。
香港老牌的茅字辈公司,大部分都是本地股。它们垄断香港的民生,过去都是躺着赚钱,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年K线一路向上,涨得和美股一样夸张。
举几个例子:
气茅:香港中华煤气(0003),垄断香港煤气供应
水茅:粤海投资(0270),垄断香港供水
电茅:中电控股(0002)和电能实业(0006),垄断香港供电
铁茅:港铁公司(0066),垄断香港地铁出行
最近几年,香港本土社会不稳,加上新冠疫情,这几家公司的股价开始出现松动和盘整。气茅和电茅去年更是跌到不能自理。
这些本地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香港自身的运势。
如果香港的未来还是繁华的香港,不可替代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么这些本地股现在的位置绝对就是黄金坑;但如果香港的地位旁落,那么这些本地股想翻身都难,也就没必要再看了。
不过,公共事业本地股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个特例,那就是赌茅。
赌茅就是香港交易所(0388),垄断了香港证券交易。港交所你今天又创下新高,疫情受益,中概回归也受益,戴维斯双击,持仓有它就是人生赢家。
中字头指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国企,又叫H股。
中字头公司大多AH两地上市,A股能当门票打新,有流动性溢价,还没有20%的股息税,所以H股的价格一般都会在A股价格的基础上打个折扣。
比如同样是保险公司,平安是95折,人保3折。
折扣不同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同。
基本面不变,折价也不会变。
所以AH股价互相为锚,大A股涨起来之后,就只有两个逻辑:
要么H股补涨,要么A股跌回原地。
新经济大家都懂,指的是腾讯美团阿里小米这些互联网公司。
新经济的估值标杆是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
美股岁月静好,新经济就会跟着群魔乱舞。
一旦美股崩盘,新经济就必须跟着一起挤水分杀估值。
本地股、中字头和新经济,都是有估值锚的。
这次港股上涨,背后的逻辑到底是看好香港的未来?赌AH折价大幅收敛?还是看好美股?
我觉得都不是。
港股这波行情,完全是大A股流动性泛滥到溢出之后的结果。
只能说国内有钱人还是多,房价被调控,P2P清零,互联网银行存款压降,可是老子有的是钱怎么办?
股市涨得那么好,当然是要去当韭菜,要去创造流动性,要去接管定价权喽!
有港股通的南下,没港股通的随便捡个港股ETF买到溢价,就是这么为所欲为。
中金出了一个报告,说今年3~4月的宏观政策是“宽财政、松货币、紧信用”,翻译一下:
宽财政:政府借钱、提高赤字
松货币:央行给银行更多的钱
紧信用:银行提高借钱门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